文档详情

第八章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兼容模式].pdf

发布:2017-09-17约2.94万字共3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八章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第一节概述 一、预应力混凝土的概念 钢筋砼在土木工程中应用广泛,具有很多优点,但抗拉强度 低、极限拉应变小,导致钢筋砼存在自身难以克服的缺点: 1.使用荷载作用下受拉区开裂,结构刚度下降; 2.不能充分利用高强钢筋;钢筋应力大,裂缝宽度大 3.钢筋砼难以应用在大跨度结构上:钢筋混凝土梁应用于 大跨度结构时,如为增加刚度而加大截面尺寸,会导致自 重进一步增大,形成恶性循环。 为克服钢筋砼的缺点,可以在构件承受荷载之前施加预应力。 1 预应力-结构承受荷载前预先施加的永久性内应力,如木桶。 2 二、预应力砼结构的优缺点 优点: (1)构 抗裂性好,刚度大。 在使用荷载作用下,构 不出现裂缝或推迟出现,刚度提高,耐久性增强。 (2 )节省材料,减少自重。 采用高强度材料,钢筋用量少,截面尺寸小。 (3 )剪力、主拉应力小 曲线束减小剪力,预压应力减小主拉应力。 (4 )结构安全,质量可靠 施加预应力, 束及砼都将经历一次强度检验。 (5 )疲劳性能好 砼全截面工作,应力幅小。 3 缺点: (1)工艺复杂,质量要求高,需配备专业队伍; (2 )需专门设备,如张拉机具、灌浆设备; (3 )预应力反拱不易控制,随砼徐变增大,影响使用效 果; (4 )开工费用大,跨径小、构件数量少,成本高。 但是,以上缺点是可以设法克服的。例如,在用于跨径较 大的结构,或跨径不大但构件数量很大时,采用预应力砼就 比较经济。 三、预应力砼结构的发展 1866年美国工程师杰克 及1888年德国的道克林把预应力 用于砼结构,但最初的应用并不成功,低值的预应力(124MPa) 很快在砼的收缩徐变后丧失。 预应力砼进入实用阶段归功于法国工程师弗莱西奈 (E.Freyssinet),他提出了预应力砼必须采用高强度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 材紧缺,预应力砼大量代替 结构以修复战争破坏的结构,预应力砼技术得到蓬勃发展。我 国一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发展起来。 预应力砼技术在桥梁工程中发展最快,和材料、结构体系、 施工工艺等创新密切联系在一起,它们相互促进不断发展。 4 第二节预应力砼结构设计的基础知识 一、预应力砼构件的分类 (一)按施加预应力的方法分 1.先张法 张拉预应力钢筋在浇注砼之前进行。 先张法工艺: (1)制作台座,预应力钢筋就位 (2 )张拉预应力钢筋 在台座上用千斤顶张拉预应力筋至控制应力,并用锚 具临时锚固于台座。 (3 )浇注混凝土 一般采用蒸汽养护。 (4 )放张预压 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5% 以上时,放松预应力筋,切断 预应力筋,钢筋回缩通过粘结应力挤压砼,使砼获得预压力。 5 2.后张法 张拉预应力钢筋在浇注砼之后进行。 后张法工艺: (1)制作构 、预留孔道 立模、预埋孔道、浇注砼及养护。 (2 )穿筋张拉 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5% 以上时,穿入预应力筋用 千斤顶张拉至控制应力。 (3 )锚固预应力筋 张拉完毕,在张拉端用锚具锚住钢筋。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