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物理(人教版)一轮复习讲义: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第三节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三节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一、实重和视重
1.实重
物体实际所受的重力,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2.视重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或台秤的示数即为视重。当物体在竖直方向上有加速度时,物体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或对台秤的压力将不等于物体的重力。
二、超重、失重和完全失重的比较
现 象 实 质 超 重 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______自身重力的现象 系统具有竖直____的加速度或加速度有竖直____的分量 失 重 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______自身重力的现象 系统具有竖直____的加速度或加速度有竖直____的分量 完全失重 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______的现象 系统具有竖直向下的加速度,且a=______
1.(2012·湖北百所重点中学联考)下列有关超重和失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无论物体处于超重还是失重状态,物体所受的重力总是不变的
B.做竖直上抛运动的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C.在沿竖直方向上运动的升降机中出现失重现象时,升降机一定处于上升过程
D.在沿竖直方向上运动的升降机中出现失重现象时,升降机一定处于下降过程
2.如图所示,运动员“10 m跳板跳水”运动的过程可简化为:运动员走上跳板,将跳板从水平位置B压到最低点C,跳板又将运动员竖直向上弹到最高点A,然后运动员做自由落体运动,竖直落入水中。跳板自身重力忽略不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运动员向下运动(B→C)的过程中,先失重后超重,对板的压力先减小后增大
B.运动员向下运动(B→C)的过程中,先失重后超重,对板的压力一直增大
C.运动员向上运动(C→B)的过程中,先超重后失重,对板的压力先增大后减小
D.运动员向上运动(C→B)的过程中,先超重后失重,对板
的压力一直减小
3.(2013·河南三市联考)如图所示,在一升降机内,一物块被一轻质弹簧紧压在天花板上,弹簧的下端固定在升降机的地板上,弹簧保持竖直。在升降机运行过程中,物块未曾离开升降机的天花板。当升降机向上运动时,其v-t图象如图所示,下面给出的地板所受压力F1和升降机天花板所受压力F2随时间变化的定性图象,可能正确的是( )。
4.关于超重和失重现象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汽车驶过拱形桥顶端时处于失重状态,此时质量没变,重力减小了
B.荡秋千的小孩通过最低点时处于失重状态,此时拉力小于重力
C.宇航员在飞船内处于完全失重状态,而正在进行太空行走的宇航员在飞船外受力平衡
D.电梯加速上升时,处在电梯中的人处于超重状态,受到的支持力大于重力
一、超重、失重问题
自主探究1在探究超重和失重规律时,某体重为G的同学站在一压力传感器上完成一次下蹲动作。传感器和计算机相连,经计算机处理后得到压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则下列图象中可能正确的是( )
思考:该同学实际受到重力如何变化?运动状态如何变化?
归纳要点
1.不论超重、失重或完全失重,物体的重力依然不变,只是“视重”改变。
2.物体是否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不在于物体是向上运动还是向下运动,而在于物体是有向上的加速度还是有向下的加速度。
3.当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时,重力只产生使物体具有a=g的加速度效果,不再产生其他效果。平常一切由重力产生的物理现象都会完全消失,如单摆停摆、天平失效、浸在水中的物体不再受浮力、液柱不再产生向下的压强等。
4.处于超重和失重状态下的液体的浮力公式分别为:
超重状态下:F浮=ρV排(g+a);
失重状态下:F浮=ρV排(g-a)。
处于完全失重状态下的液体F浮=0,即液体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不再产生浮力。
二、临界与极值问题
自主探究2如图所示,质量为m=1 kg的物块放在倾角为θ=37°的斜面体上,斜面质量为M=2 kg,斜面与物块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地面光滑,现对斜面体施一水平推力F,要使物块m相对斜面静止,试确定推力F的取值范围。(取g=10 m/s2)
思考:本题的两个临界条件是什么?
归纳要点
在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动力学问题中,当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不同时,物体有可能处于不同的状态,特别是题目中出现“最大”“最小”“刚好”等词语时,往往会有临界现象,此时要采用假设法或极限分析法,看物体以不同的加速度运动时,会有哪些现象发生,尽快找出临界点,求出临界条件。
1.接触与脱离的临界条件:两物体相接触或脱离,临界条件是:弹力FN=0。
2.相对滑动的临界条件:两物体相接触且处于相对静止时,常存在着静摩擦力,则相对滑动的临界条件是: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
3.绳子断裂与松弛的临界条件:绳子所能承受的张力是有限的,绳子断与不断的临界条件是绳中张力等于它所能承受的最大张力,绳子松弛的临界条件是:FT=0。
4.加速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