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3课《核舟记》同步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精品.pdf
第23课《核舟记》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面对句子理解错误的是().
A.中轩敞者为舱: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
B.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船身长大约八分多一点.
C.盖大苏泛赤壁云:船的顶层刻着大苏游赤壁时的云彩。
D.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能用一寸来长的木头雕刻成宫室、器皿、人物。
答案:C
解析:分析:C项“云”是语气词,无意义,不是“云彩”的意思。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语句及句中文言词语的理解。
2.结合全文,指出下面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
A.《核舟记》一文选自清代人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
B.文章说明了雕刻家构思的巧妙,赞美他的高超技艺。
C.文章描述了雕刻品“核舟的艺术形象,显示出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
D.“尝贻余核舟一”,这里指的是王叔远把核舟赠送给苏轼.
答案:D
解析:分析:D项指王叔远送给魏学洢。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意的分析能力。
3.下面对选文内容的理解有错误的是()
A.第一段概括介绍了雕刻家王叔远的精湛技艺,点明了雕刻品“核舟的主题。
B.雕刻品“核舟”的主题是“大苏泛赤壁”。
C.“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是介绍核舟的体积的。
D.介绍王叔远能用体积很小的原材料表现很广的题材,目的是说明雕刻家有多方面的成就。
答案:C
解析:分析:C项介绍的是核舟的构造,不是体积.故答案选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意的分析能力.
4.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有错误的是()
A.尝贻余核舟一(贻:赠)
B.能以径寸之木(径:直)
C.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奇:惊奇)
D.石青糁之(石青:一种青色颜料,这里指“用石青”)
答案:C
解析:分析:C.“奇”是“特别的意思,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实词的掌握.
5.“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一句的意思是()
A.从衣褶上可以看出东坡、鲁直隐约长度相等的两膝.
B.从衣褶上可以看出东坡、鲁直隐蔽在手卷下边的互相靠近的两膝。
C.东坡、鲁直两膝相对应的地方都各自隐藏在卷着的衣褶中。
D.东坡、鲁直互相靠近的两膝好像藏在卷着的衣褶中.
答案:B
解析:分析:“比”是“靠近”的意思;“隐”是“隐蔽”的意思.位置关系从上到下依次是
书卷、衣褶、两膝。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语句的理解翻译能力。
6.下面这句话读音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
B.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
C.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
D.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
答案:D
解析:分析:A项应为“其船背/稍夷”;B项应为“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
C“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断句能力。
7.文章介绍船头、船尾、船背三段文字之间的关系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A.总分总关系B.先总后分关系
C.先分后总关系D.并列关系
答案:D
解析:分析:三部分是并列关系,故选D。
点评:考查学生对说明文结构的把握.
8.下列语句朗读节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C。中轩敞者/为舱
D。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答案:D
解析:分析:应为“虞山/王毅/叔远甫/刻,所以应该选C。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断句能力。
9.对下面句子加点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尝贻余核舟一.(赠)
B.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看见)
C。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奇异,奇妙)
D.而计其长曾不盈寸.(尚,竟然)
答案:B
解析:分析:B项“观”的意思是“看”.故选B。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一般常用实词的掌握。
10.下列各句中“为”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
A。中轩敞者为舱.
B.通计一舟,为人五.
C.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