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之我见.doc

发布:2017-08-13约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之我见摘 要 现代教师培训是教师继续教育的基石,后者是前者发展的结果,其致力于教师的专业发展。能否抓好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直接关系到基础 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实现和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大局 ,是师资队伍建设中的首要任务。然而,当前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仍存在着诸多问 题 ,若这些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将直接影响着人才的培养而导致基础教育的发展受到制约 ,最终影响的将是整个民族的素质和国家的 发展。本文中,笔者分析了问题存在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教师 继续教育 问题 对策 一、继续教育的现状和原因 (一)对继续教育缺少正确的认识 重视一次性教育而轻持续性发展的功利主义倾向 ,成为了教师教育的理解误区。如大部分教师对在职进修的积极性不高,特别是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的教师,没有认识到培训的价值和意义,被动应付培训 ,上课不认真听,作业不认真做,敷衍了事 ,把难得的培训时间白白浪费掉;基层学校也存在认识的模糊, 认为在职教师外出培训既影响了本校的教学安排,又增加了经费支出,不派教师培训,或者不派骨干教师培训,派出去充数的,是非主要学科教师。同时,培训机构同样存在认识上的错误,把培训当作一项任务完成 ,管理松懈,放任自流;甚至有的培训机构把培训当作一种创收手段,只要交了钱即可,不抓管理,不问质量,时间一到发放结业证了事。 (二)政策不配套,缺乏驱动力、激励性 教师培训体系缺少制度性的规范,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制定一部专门的 《继续教育法》,因而反映在具体实施层面,仍然体现的是管理缺乏明确稳定的规范依据,现行管理体制混乱的特征。缺乏法律制度保障的教师继续教育存在很大的随意性与盲目性。培训是中小学教师的一种权利,更是一种义务,义务是不能推脱的,但对学员培训达标后的相应的待遇没有明确规定,培训没有很好地同评职晋级和评选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乃至教育专家很好地结合起来,以至培训缺乏吸引力、驱动力。 (三)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满足不了现代教学的需要 目前的教师培训不同程度地存在:培训内容重理论传授,轻视教育教学技巧的交流、教学方法的研究;重业务知识的培训,轻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修养的培训;重最基本的知识传授,轻当代科技发展的前沿知识的传授;重基本技能传授,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重传统的教学观念,轻现代的教育教学理念。 (四)培训渠道单一 目前的教师培训 ,一是培训形式单调,一般是亘古不变的课堂讲授式 ,没有充分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二是省、 地、 县、 校四级培训各成一体 ,自我封闭 ,没有达成培训网络的整体性、交互性、协同性、共享性;三是校本培训的主渠道作用没有有效地发挥。 (二)督导评价机制不完善,培训质量缺乏监督保障 目前各级培训机构都有培训计划 ,但还缺乏督导评价机制 ,对培训工作的科学性、 实效性缺乏过程督导和终端评价。 二、相应的对策 (一)转变观念、树立继续教育终身化思想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通过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宣传教育和与之配套的人事制度、 分配制度的改革 ,让广大中小学教师解决两方面的思想认识问题 ,一是改变合格学历的资本尽够受用一辈子的陈旧观念 ,使其认识到 , “一次性” 师范教育已成为历史 ,终身化职业不复存在 ,终身教育的时代已经到来。人们只有不断学习 ,才能跟上时代步伐 ,才能适应从事某项工作或转岗、 再就业的需要。作为中小学教师只有不断地用新思想、 新理论、 新知识、 新技术武装自己 ,才能胜任复杂而富有创造性的教育工作。基层学校和培训机构也要站在促使素质教育的发展高度组织好培训工作 ,学校要选派优秀教师出来培训 ,培训机构要抓好管理 ,抓好质量。只要思想认识转变了 ,继续教育终身化的观念确立起来了 ,继续教育终身学习就会变为广大教师强烈的心理需求 ,就会逐步实现由 “要我学” 向 “我要学” 的转变。 (二)建章立制,依法施训 ,把继续教育纳入法制化轨道 要尽快从国家的要求、 地区的实际出发 ,抓好政策法规建设;要开展广泛深入地调研 ,确保政策规划、 制度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同时 ,要抓好政策法规与制度的落实 ,依法施训。教师培训法规建设要同人事制度改革、 分配制度改革结合起来 ,激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不要简单地把继续教育同单位与个人的待遇挂起钩来 ,要发挥物质与精神两方面的激励鞭策作用 ,促进政策法规的落实 (三)制定和不断修订继续教育课程方案,建设前瞻性和现实性相统一的课程教材动态体系 首先,要更新观念,确立与素质教育要求相一致的目标和标准.新的教学目标要求教师的继续教育必须凸现出专业态势和应变能力,而后才是教学技巧和学科知识.第二 ,将教师的职前教育与在职教育一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