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骨粉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肉骨粉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
肉骨粉是重要的动物蛋白质产品,是将不宜食用的家畜躯体、骨、内脏等物做原料,按一定的比例配合,经高压蒸煮、灭菌、脱脂、干燥、粉碎等工艺而生产出的一种黄褐色粉状产品。除正常生产过程中无法避免的少量杂质外,不得混有血液、毛发、角、蹄、粪便等。产品粗蛋白质含量一般为50% ~ 60%,并含有较高含量的磷(>4.5%)、锌、硒、维生素B6和B12,且氨基酸组成比较平衡,蛋氨酸含量为0.5% ~ 0.8%,赖氨酸含量为1% ~2.6%,氨基酸含量及可利用率因原料来源和加工工艺的不同而不同,价格相对鱼粉便宜,因而肉骨粉可以用作鱼粉的替代蛋白质源。本文就肉骨粉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影响因素及改善措施等作一概述,旨在为肉骨粉在水生动物上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1 肉骨粉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
1.1 肉骨粉对水产动物生长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在金头鲷、异育银鲫、虹鳟、杂交条纹鲈、凡纳滨对虾和大黄鱼等饲料中,肉骨粉可替代25% ~ 45%的鱼粉,而不影响其生长。
肉骨粉在饲料中的适宜用量在不同种类的水产动物之间存在较大差异。Zhu等研究表明,用0% ~ 80%肉骨粉代替鱼粉对牙鲆的生长性能未产生显著影响。在凡纳滨对虾饲料中肉骨粉对鱼粉的替代量不超过60%时,对生长和饲料利用无显著影响,而Crisantema等报道,肉骨粉替代鱼粉超过35%时,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则产生一定影响。在初重为(5.54±0.09)g虹鳟饲料中,用10%肉骨粉替代10%鱼粉,对虹鳟鱼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饵料系数都没有显著影响。程成荣和刘永坚用不同水平的肉骨粉部分替代或完全替代鱼粉养殖杂交罗非鱼,结果显示,肉骨粉替代20%鱼粉组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40%、60%、80%和100%替代组。钱雪桥等用肉骨粉替代鱼粉,另外加入南美白对虾的两种必需氨基酸(赖氨酸和蛋氨酸)调节饲料的氨基酸组成使之与鱼粉组相近,拟做到氨基酸平衡,结果表明,各试验组的存活率、摄食率、蛋白质储积率之间无显著差异。5%替代组的特定生长率与对照组之间差异不显著;10%替代组特定生长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5 %组。Zhang等在对异育银鲫的研究中得出,饲料中的肉骨粉的添加量最高可达到11.0%,不会对生长性能产生负面影响,超过此量则生长会受到抑制。Ai等在对大黄鱼的研究中发现,用肉骨粉蛋白质取代45%的鱼粉蛋白质, 其生长性能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别, 但是超过45%则可能会使大黄鱼生长性能下降。周文豪等通过对鲤鱼的研究发现,随着饲料中肉骨粉替代量的增加,其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逐渐下降,抗应激能力下降。
1.2 肉骨粉在水产饲料中应用的影响因素
1.2.1 适口性
适口性降低是导致替代蛋白源替代鱼粉后,鱼类摄食量和生长性能显著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动物蛋白源中脂肪的饱和度较高会影响鱼类的适口性,风味不好是限制动物加工副产品使用的重要因素。随着饲料中动物蛋白质源使用量的增加,其中的促摄食物质逐渐减少,饲料的适口性降低,从而影响水产动物的食欲,使摄食量减少,生长受阻。Wang等研究发现,当肉骨粉替代鱼粉的比例超过30%时,鮸状黄姑鱼的生长显著受阻,但是摄食率未受到影响。有学者对南美白对虾、玛拉巴石斑鱼和大黄鱼的研究也显示,饲料中添加肉骨粉,并没有引起摄食率的显著变化,并由此推断出,适口性并不是影响水生动物利用肉骨粉的重要因素。而Hu等认为,饲料中肉骨粉替代50%鱼粉时,异育银鲫摄食率显著升高。对大西洋鲷、虹鳟、异育银鲫的研究中也得到相同结论。这因结于当饲料中肉骨粉含量较高时,会导致可消化营养物质比例下降,为了达到生长需要,鱼类将会通过摄食更多饲料以补偿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这将表现为摄食量增加。由此看来,饲料中使用肉骨粉对饲料的适口性存在差异,这可能是因为不同的水产动物对于肉骨粉适应性存在差异。
1.2.2 消化率
与鱼粉相比, 鱼类对肉骨粉的表观消化率较低。花鲈对红鱼粉和肉骨粉的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分别为92.30%和77.39%,能量表观消化率分别为83.96% 和67.94%;大黄鱼对肉骨粉的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白鱼粉和红鱼粉,肉骨粉的干物质、蛋白质、脂肪和磷表观消化率分别为52.4%、78.3%、74.2 %、27.6 %, 白鱼粉分别为70.0 %、92.4 %、90.5%、60.3%, 红鱼粉分别为65.2%、89.3%、88.3%、53.2%。建鲤对肉骨粉粗蛋白质、总磷、总能和总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分别为67.02%、6.52% 、64.15%、68.75%, 显著低于鱼粉的82.33 %、24.55 %、70.03%、83.46%。张松等探讨了饲料中肉骨粉含量对异育银鲫干物质、蛋白质、能量、磷的表观消化率影响,结果表明,消化率随饲料中肉骨粉含量的增加呈线性或近线性下降。Bhara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