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基床表层施工技术交底_精品.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交底单位 中交一公局兰渝铁路LYS-12标段第三分部 交底时间 交底人 接收单位
交底项目 审核人 接收人员: 路基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施工技术要求
1、参考图纸及规范
1.1、路基工点图及兰渝施路专-03
1.2、客货共线铁路路基施工技术指南
1.3、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铁 建设函[2005]285号
2、施工准备工作
2.1、基床表层填筑前应通知安质部、实验室及监理做好基床底层验收,检查几何尺寸、高程并核对压实指标,不符合要求的基床底层应进行修整,验收合格后才能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路基基床底层压实标准
速度
目标值
填料
厚度
压实标准
地基系数K30
压实系数K
孔隙率n
200km/h
客货共线
改良土
1.9
——
≥0.95
——
细粒土
1.9
≥110
≥0.95
——
粗粒土
1.9
≥120
——
<28%
碎石土
1.9
≥150
——
<28%
弱风化红层软岩
1.9
≥110
≥0.95
——
基床底层顶面外形尺寸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序 号
项 目
允 许 偏 差
施工单位检验数量
检 验 方 法
1
中线高程
±20 mm
每100 m等间距检查3点
水准仪测量
2
中线至路基
边缘距离
路堑:+100,0 mm
路堤:不小于设计值
每100 m等间距检查3个断面
尺 量
3
宽 度
不小于设计值
每100 m等间距检查3个断面
尺 量
4
横 坡
±0.5%
每100 m等间距检查5个断面
坡度尺量、水准测量
5
平整度
路堤和土质路堑基床:15 mm
石质路堑基床:50 mm, 且50~100 mm的测点不应超过20%
每100 m检查5 点
用2.5 m长直尺量测
2.2、施工机械设备(压路机、推土机、平地机、装载机、自卸汽车等)配备齐全,施工前需进行检查,确保机械设备性能稳定、运转正常。
2.3、根据工点图要求(可参照附件:路基基床机构形式统计表),需要换填的地段保证换填深度和压实标准,并按图纸规范要求铺设两层5cm中粗砂夹一层复合土工膜。
2.4、复合土工膜以线路中心两侧对称铺设,复合土工膜纵向连接时,如线路有纵坡,应使高端压在低端上;当线路为平坡时,可将新铺的一端垫在相邻已铺好的一端之下。土工膜连接时,应保证不透水。
2.5、路堑地段施工时,先以推土机自路肩向下挖路槽,需换填深度底面和不需换填地段表层以下地层不得扰动和泥化。待基床底层换填施工完成并满足相应压实指标要求,然后通知实验室对基床底层采取静力触探实验检测地基承载力(需≥1.5MPa);
3、填料要求
3.1、路堤、路堤式路堑基床表层0.6m采用级配碎石填筑;
3.2、土质、软质岩及全、强风化硬质岩路堑基床表层挖除换填0.5m厚级配碎石+0.10m厚中粗砂夹一层复合土工膜;
3.3、弱风化硬质岩路堑基床表层不换填。路基面设4%人字排水坡,凹凸不平处应以C25混凝土找平。
3.4、施工前应做好级配碎石或级配砂砾石的备料工作。原材料进场后需及时通知实验室取样验收。
3.5、级配碎石需在拌合站拌合生产。
4、施工工艺
4.1 基床表层的填筑宜按验收基床底层、拌合运输、摊铺碾压、检测修整“四区段”和拌合、运输、摊铺、碾压、检测试验、修整养护“六流程”的施工工艺组织施工;
4.2 摊铺时以日进度需要量和拌和设备的产量为度,合理计算卸料需要量。基床表层分两层填筑(50cm厚时,每层摊铺29cm;60cm厚时,每层摊铺35cm)。
4.3 级配碎石的摊铺可采用摊铺机或平地机进行。用平地机摊铺时,必须在路基上采用方格网控制填料量,方格网纵向间距不宜大于10m,横向应分别在路基两侧及路基中心设方格网桩。用摊铺机摊铺时,应根据摊铺机的摊铺能力配置运输车辆,减少停机待料时间。
4.4 碾压时,应采用“先静压、后弱压、再强振”的方式,最后静压收光。根据试验段总结参数,松铺29cm时,压实厚度25,松铺系数为1.2。碾压组合为“静压1遍+弱振1遍+强振3遍+静压1遍”,松铺35cm时,压实厚度30,松铺系数为1.3。碾压组合为“静压1遍+弱振2遍+强振3遍+静压1遍”。
4.5 直线地段,应由两侧路肩开始向路中心碾压;曲线地段,应由内侧路肩向外侧路肩进行碾压。沿线路纵向行与行之间重叠压实不应小于40cm,各区段交接处,纵向搭接压实长度不应小于2m,上下两层填筑接头应错开不小于3m。
5、质量验收标准
基床表层填筑压实质量控制标准、检验数量
压实标准
级配碎石
检测频次和取样部位
地基系数K30(MPa/m)
≥190
在表层顶面每100m检测4点,距路基边2m处左右各1点,中间2点。
孔隙率n
<18%
每层沿纵向每100m检测6点,距路肩边线1.5m处左右各2点,路基中部2点。
基床表层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