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组织机构的运作.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公司组织机构的运作
广义的企业组织结构包括企业的组织机构,而且企业组织机构处于企业整个组织结构的最高层。企业组织机构的出现是由于企业财产权能的分离。企业财产权能的分离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逐渐演变的过程,并发展为现代企业即公司的财产权能分离。因此,这里的企业组织机构运作是指公司组织机构的运作。
公司组织机构运作的基础是公司财产权能的分离,它决定了公司组织机构内在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董事会与总经理的关系,因为他们实际上掌握着企业的经营权和管理权,对组织机构的运作效率
1.公司财产权能的分离
(1)企业财产权能分离的涵义
财产权能的分离是指财产权中所包含的诸项权能(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使用权)分属不同的经济主体。财产权能分离最常见的方式是所有权与其他三个权能的分离,通常称之为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在自然经济中的家庭或简单商品经济中的单一业主企业制度下,财产权是完整统一的,出资者既是企业财产的所有者,又是企业的经营者。但即使在业主企业制度下,也存在着多经营权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分离,表现为经营权中的部分权力给予经营者。上述经营方式下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是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低级形式。因为那时的企业没有独立的财产,无论从法律的角度看,还是从物权的角度看,企业财产都归属于所有者,企业不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所有者仍对企业债务承担最终的清偿责任,企业不可能真正自负盈亏。同时,这种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缺少法律规范和制度保证,势必造成经营权不可能独立存在,而只能依附于所有
企业财产权能分离的高级形式是公司的财产权能分离,它是指公司原始所有权、法人产权、经营权三者的相互分离。它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这种分离是以公司法人为中介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两次分离。第一次分离是具有法律意义的出资人与公司法人的分离,即原始所有权与法人产权相分离;第二次分离是具有经济意义的法人产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的两次分离,与所有权保持完整统一前提下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具有质的区别,即公司成为不依赖于股东而独立
2)法人产权从所有权中分离出来,使得法人产权不依赖于原始所有权而独立存在,公司产权取得了独立的法人资产。公司凭借其拥有的法人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最终清偿责任。
3)公司制度下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是以法律形式加以规范的,是永久性的彻底分离,使经营权摆脱了对所有权的依附。出资人、公司法人、经营者各有其对称的权利和义务。
(2)原始所有权与法人产权的分离
原始所有权与法人产权的分离是公司所有权本身的分离,公司出资者的所有权转化为原始所有权,失去了对公司资产的实际占
原始所有权是出资人(股东)对投入资本的终极所有权,主要表现为股权。股权的主要权限包括:对股票或其他股份凭证的所有权和处分权,对公司决策参与权,对公司收益参与分配的权利等。股权相对于本来意义的所有权而言,其权能已被大大弱化。股东没有对公司直接经营的权利,也没有直接处置法人财产的权利。股东一旦出资股,不得退股和抽走资本。
法人产权是指公司作为法人对公司财产的排他性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转让权。这是一种派生所有
(3)法人产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法人产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是指只具有经济意义的法人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公司法人产权集中于董事会,而经营权集中在经理手中。在法人产权界区明确、且对经营权操作区间给定时,经理具有独立的、自由的经营决策权。
经营权是对公司财产占有、使用和依法处分的权利,是相对于所有权而言的。与法人产权相比,
法人产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是社会生产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管理工作日益复杂化,要求有较高的专业技能,因而出现了对专业管理人员的需要。同时,公司所有权的分散化以及与之相联的所有权证券化、市场化,使得任何一个所有者都无法绝对控制和支配企业,也没有必要去支配和控制企业。于是,公司的经营权就赋予了职业经理,出现了一个以专门从事经
2.公司产权关系与组织机构
(1)产权关系决定着组织机构的基本框架
公司产权实现了原始所有权、公司产权与经营权的三权分离,决定着股东会、董事会和执行机构等公司组织机构的设,进而决定了所有者、公司法人、经营者等之间的责、权、利的实际关系。公司股东会、董事会和执行机构等组织机构的设置,既是公司产权关系的具体体现.又是公司产权有效运行的组织保证。
股东大会是原始所有权的载体。股东通过股东大会,选举产生董事会,对重大决策进行表决,以维护自身的利益。股东还可以买卖公司股
(2)不同产权模式下的组织机构
不同的产权模式,决定了不同的组织机构设置。其中,比较典型的是美国高度分散产权下的组织机构和日本的法人相互持股下的组织机构。
1)高度分散的产权模式。美国企业产权制度的最大特点就是个人产权的高度分散化,即股东人数多、股权高度分散化。如通用汽车公司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