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管理在PICC专科门诊建设及并发症预防中的应用效果评价.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精细化管理在PICC专科门诊建设及并发症预防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张瑜 蔡坤 张蕾(通讯作者)
(青岛市市立医院 山东青岛 266011)
【摘要】目的:将精细化管理运用于PICC门诊建设并有效控制导管相关性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的效果评价。方法:收集2013年2月~2015年1月在PICC门诊置管、维护的病人资料,通过精细化管理前后的对比,在专科门诊建设、精细化管理理念和服务意识的加强,以及从并发症入手精细化管理的改进等方面进行效果评价。结果:统一规范加强精细化管理培训,严格手消毒规范,增加无菌操作和洗手的依从性,从细节入手有效的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使置管后导管相关性感染、意外脱出、漏液、堵管的发生率均明显降低(P<0.01,P<0.05)。结论:通过精细化管理可有效的规范护士行为,在每一个细节上精益求精,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细化分解每一项具体的置管、维护工作,细化管理制度中的各个环节落实,降低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导管使用的安全性,使患者得到长期有效的治疗需要。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PICC;门诊;并发症;预防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07-0012-02
天下之大事,细节决定成败,精细化管理是科学管理的较高境界,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文化和管理方式,是一个不断改善、提高的动态过程;是一种意识、一种工作方法和工作习惯[1],已被越来越多的管理者所接受和运动。精细化管理最基本的特征可以用精、准、细、严四个字来概括,精:就是精益求精,把工作做到极致;准:就是准确地数据和计量,准确地时间和正确的工作方法;细:就是流程细化、管理细化和执行细化;严:就是严格执行标准和制度[2]。我科于2014年2月将精细化管理应用于PICC专科门诊建立与并发症的预防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PICC门诊置管、维护病人的信息,将2013年2月~2014年1月,设为对照组,为未开展精细化管理之前,置管210例,维护1600例,平均带管日112天,其中维护乳腺科436例,胃肠科262例,血液科234例,肿瘤科597例,其它科室71例,男性695例,女性905例,年龄13~82岁,平均(56.32plusmn;6.37)岁。PICC专科门诊应用精细化管理后:2014年2月~2015年1月设为观察组,其中置管260例,维护2300例,平均带管176天,其中维护乳腺科649例,胃肠科407例,血液科398例,肿瘤科724例,其他科室122例,男性1026例,女性1274例,年龄12~84岁(59.32plusmn;7.49)岁,两组患者的病种、年龄、性别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1.2.1门诊的建立:我院于2011年底成立PICC专科门诊,由两间房间组成,一间为维护室,分为维护区和准备区,另一间为置管室(置管专用床、超声机、治疗车等),由2名PICC专职护士进行维护操作,一名专职置管,由获得中华护理学会PICC高级培训班资质认证,职称为主管护师,临床专业护士工作10年以上护师担当。制定PICC专科门诊工作制度、流程;置管、维护操作标准;应急预案;并发症的观察处理方法;会诊流程等。建立PICC档案,利用电子信息平台,建立PICC电子档案,置管时登记病人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诊断、PICC置入时间、部位、血管名称、体内长度、外露刻度、臂围、置入方式、导管尖端位置等。维护时将登记:姓名、更换贴膜、正压接头、冲封管情况、局部皮肤情况等。
1.2.2强化精细化管理理念:营造护理精细化管理文化氛围,完善PICC门诊规章制度及工作标准是精细化的关键和必要保障。首先,修订了各层次护士职责、专科护士职责,明确了各项工作内容,做到有据可查、有章可循。细化置管及维护流程,具体包括:末端修剪导管置管流程、头端修剪导管置管流程、盲穿、塞丁格及B超引导下塞丁格的置管流程及相应的操作考核标准。维护流程包括:维护流程、封管流程、特殊并发症处理流程等。细化应急预案:意外脱管、导丝滑入体内、意外断管、导管破损等应急流程以及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标准操作流程等,遵循“实施-监控-反馈-改进-在提升”循环,不断总结和提高精细化管理内涵。
1.2.3精细化服务意识:转变专科门诊、专职护士工作观念,PICC留置在体内路径长、时间久、且需要反复住院治疗、门诊维护,药物反应引起身体上的不适与反复住院、维护带来的精神上、经济上的压力都大大超出了病人的承受能力,而且肿瘤病人带管回家担心导管维护不当、并发症增多的焦虑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