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23例临床护理分析.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糖尿病足23例临床护理分析
梁建晖
(甘肃省临夏市人民医院内三科 甘肃临夏 731100)
【摘要】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出现神经病变和末梢血管病变,合并下肢感染、导致溃疡形成和深部组织坏死,是糖尿病患者下肢截肢致残的主要原因。多项研究表明,控制血糖达标及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使一半患者不发生足溃疡或截肢,预防的关键是提前识别糖尿病足发生的危险因素,以便提前加强对其足部护理。本文回顾了我科2013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糖尿病足患者23例临床资料,总结防治措施及护理经验如下。
【关键词】糖尿病足;防治;综合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4-0170-02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出现神经病变和末梢血管病变,合并下肢感染、导致溃疡形成和深部组织坏死,是糖尿病患者下肢截肢致残的主要原因[1]。多项研究表明,控制血糖达标及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使一半患者不发生足溃疡或截肢,预防的关键是提前识别糖尿病足发生的危险因素,以便提前加强对其足部护理。本文回顾了我科2013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糖尿病足患者23例临床资料,总结防治措施及护理经验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糖尿病足患者23例,男13例,女10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37岁,平均55plusmn;0.55岁。糖尿病病程5年至38年,平均18.5年。临床病例诊断依据为:①明确诊断为糖尿病患者;②足部表现为:疼痛,局部皮肤苍白,足背动脉搏动减弱等;③足部伴有末梢神经病变、皮肤、皮下组织萎缩;④足部皮肤有创面:如水泡,溃疡,坏疽等,⑤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动脉狭窄等。根据糖尿病足wagner分级标准[2],Ⅰ级6例、Ⅱ级6例、Ⅲ级4例、Ⅳ级4例、Ⅴ级3例。
1.2 治疗方法
①给予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达标;②给予强有力抗生素控制感染,早期使用第3代头孢菌素,后根据局部培养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选用抗生素;③给予扩张微血管,抗血小板,改善微循环治疗;④给予加强支持治疗和神经营养治疗;⑤给予局部清洁换药,尽量保持创面清洁干燥。
1.3 治疗效果判定标准[3]
①治愈:创面全部干燥愈合,行成结痂;②好转:创伤面或溃疡局部分泌物明显减少,坏死组织出现肉芽组织,创面显著缩小;③无效:创伤面或溃疡无明显缩小,分泌物增多,局部伤口变化或恶化。
2.结果
I~Ⅱ级患者12例全部治愈;Ⅲ级患者治愈3例,好转1例;Ⅳ级~Ⅴ级治愈5例,好转1例,截肢1例;总有效率86.9%。
3.护理
3.1 糖尿病足的防范措施
避免糖尿病足发生:①控制血糖达标;②避免足部受伤;③避免造成保护性感觉减退;④避免足底皮肤压力增高;⑤避免足部神经障碍性病变;⑥避免下肢血液循环长期不良等[4]。
3.2 糖尿病足的护理
3.2.1健康教育 通过让患者掌握更多的糖尿病知识、从而提高糖尿病病人的依从性、学习自我监测血糖的方法、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指导患者发生意外损伤,从而降低糖尿病的各种并发症、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通过健康教育让患者了解糖尿病足发生的原因、如何治疗以及预防方法;选择合适的鞋袜,不要用热水袋,电热宝进行取暖,避免烫伤;不要光脚走路,避免损伤足底皮肤;让病人剪趾甲时避免伤到皮肤,使患者尽量多的掌握糖尿病足的诱发因素及其危害,增强患者的自我防护意识,减少足部受伤,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3.2.2糖尿病足的局部护理 明确诊断糖尿病后,应积极控制血糖达标,同时控制高血脂和导致动脉硬化的原因,要养成良好的足部卫生习惯[5]:①每日用温水或柔和的香皂水洗足,保持足的清洁;②洗脚水温不宜过高,绝对不能用热水泡足,避免皮肤破损;③足洗净后干毛巾轻轻擦干,忌用粗布用力摩擦而导致皮肤擦伤;④选择宽大的鞋子,袜子,忌赤足走路;⑤有鸡眼、胼胝不能自行剪割,也不能用化学制剂腐蚀,应由医生处理。
3.2.3促进肢体血液循环 建议适当步行,做小腿和足部运动,卧床休息时抬高患肢,以促进静脉回流,改善下肢血液循环。
3.2.4足溃疡换药护理 伤口建议每天换药,用生理盐水冲洗创面,根据伤口的细菌培养药敏试验选择针对性的抗生素冲洗伤口,以控制伤口感染。
3.2.5心理护理 患者因足部溃疡导致许多不便,特别是面对截肢的患者,易造成患者紧张和恐惧,产生焦虑心理,不利于康复。护士应时刻掌握患者心理,给予心理护理,向病人讲述糖尿病足的治疗方法、以及治疗的重要性,告诉病人糖尿病足病治疗是漫长的过程,遵循糖尿病饮食、尽快控制血糖达标、控制局部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