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十大认识误区.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糖尿病患者十大认识误区
王秀芝
北京平谷区中医院内分泌科 (101200)
摘要:通过对糖尿病患者十大认识误区的介绍,总结了糖尿病患者十种“重视和轻视”现象,提出了合理治疗的建议。
关键词: 糖尿病患者 认识误区
糖尿病(DM)的患病率在我国呈急速上升趋势,我国已是世界 上DM患者最多的国家,DM为导致脑中风、心脏病、肾病、失明、 截足等严重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许多DM 患者知识缺乏,对DM 的危害认识不足而造成许多误区,故总结如下:
误区之一 重视广告,轻视科学
许多患者治病心切,听信游医、药贩在媒体上大肆宣传“运用 祖传秘方可一次性根治DM”、“不打针不吃药根治DM”、“服药2 疗 程包好”等错误广告,浪费了大量钱财,贻误治疗最佳时机,甚至 诱发酮症酸中毒等急症。。
尿糖和血糖正常只代表糖尿病这一时期得到控制,并不能说明 已经治愈。DM是由多种因素综合影响造成胰岛素分泌的绝对或相对 不足所致,是一种依靠目前的医疗水平尚不能根治的终身性疾病。 需要长期乃至终身治疗,因此根治DM的说法无科学根据。 误区之二 重视症状,轻视并发症
有许多DM 患者无临床“三多一少”症状或症状较轻,就轻视 本病治疗。
如果血糖长期失去控制,会导致心、脑、肾、眼底等各种严重 的并发症,增加早亡率及致残率。因此认为DM 是小问题是错误观 点,一定要积极控制血糖,减少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误区之三 重视尿糖,轻视血糖
有许多患者经常观察尿糖,来决定病情控制情况。 因为肾糖阈上升,肾小球滤过功能降低,即使血糖高于正常许 多,尿糖也是阴性,所以用尿糖来判断是否有DM 或监测DM 控制 情况并不可靠,一定要重视血糖的监测。
误区之四 重视忌糖,轻视少肉
许多患者只懂得摄入高糖会使血糖上升,而不控制肉类的摄入。 DM饮食疗法提倡平衡蛋白质,多食用食物纤维,低糖、低脂、 低盐,过多的进食肉类会使总热量增加。另外,过多的蛋白质摄人 会使肾小球过滤率增加,加重肾脏负担,并可引起高尿酸血症。DM 饮食一定要注意营养均衡,控制总热量的摄入,要合理配餐,只限 糖而不限肉是错误的做法。
误区之五 重视高血糖,轻视低血糖
有许多患者急于快速降低血糖,忽视低血糖的危害。 持续及频发低血糖会导致脑组织的不可逆的损害,严重者可致 昏迷甚至死亡。低血糖时又可引发交感神经兴奋,使升高血糖的激 素分泌过多,胰岛素分泌受抑制,引发低血糖后的持续性高血糖反 应如苏木杰效应等,使DM 控制更难,因此不仅要重视高血糖,也 要重视低血糖。
误区之六 重视空腹血糖,轻视餐后血糖
有大部分患者只监测空腹血糖,从来不监测餐后血糖。 殊不知餐后高血糖损害胰岛beta;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功能,加重2 型DM 胰岛素分泌的缺陷;餐后高血糖控制不良者,心肌梗塞的发 生率与死亡率均增高;餐后状态(餐后高血脂、餐后氧化代谢状态 等)于餐后高血糖密切相关,可促进、加重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 餐后高血糖可引起运动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餐后高血糖迅速 升高增加组织对葡萄糖毒性作用,加重肾脏、视网膜微血管病[1]。 因此更好的控制餐后高血糖,对于延缓或阻止糖尿病的进程有很重 要的意义,空腹血糖和 餐后高血糖控制同等重要。
误区之七 重视口服药物,轻视胰岛素
许多DM 患者对胰岛素治疗误解很深,即使在有明显适应症时 也不愿意使用,担心胰岛素象“毒品”一样有成瘾性、担心注射胰 岛素后2型DM变成1型DM。
实际上1 型和2 型DM 是一种疾病的两个类型,决不会相互转 化。对于肥胖而慢性并发症不严重2 型DM,血糖控制满意后完全可 以停掉胰岛素,改为口服降糖药治疗;但若病情较重或有不可逆的 慢性并发症者,则必须坚持长期胰岛素治疗[2]。由于对葡萄糖毒性 认识的深化,在持续高血糖状态下也宜及早使用胰岛素治疗,压制 血糖高峰,使胰岛beta;细胞充分休息,从其被抑制的状态解放出来, 慎用磺脲类降糖药刺激胰岛素释放,是保存尽可能多的胰岛beta;细胞 功能的有效方法[3]。因此有使用胰岛素适应症时应积极应用,消除 不必要的顾虑及担忧,早用胰岛素早获益。
误区之八 重视药物治疗,轻视非药物治疗
DM患者一经诊断后就想必须吃降糖药才放心,而轻视非药物治 疗。
实际上DM 的治疗决非单纯的药物治疗,而是一组综合治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