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与高考.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与高考
广东信宜中学 罗富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命题指导思想坚持“有助于高校科学公正地选拔人才,有助于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适当体现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以能力立意,将知识、能力和素质融为一体,全面检测考生的数学素养、发挥数学作为主要基础学科的作用,考察考生对中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对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本质的理解水平,以及进入高等学校继续学习的潜能。认真研读课程标准,《课标》是由教育部制订的纲要性文件,从课程基本理念、设计思路、内容标准、实施建议(教学、评价、教材编写)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它是教材编写、教学组织、考试评价的重要依据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到底把握到一个什么程度?我们认为应当以课程标准为准绳.在《课标》中,对知识点的要求分为四个层次,即“了解”、“理解”、“掌握”、“能(会)”.“了解”是知道这些知识就足够了,而“理解”是指用概念作出判断,“能(会)”则是用知识解决问题.教学内容的把握,体现在我们教学目标的定位,是检验课堂教学任务完成的尺度是函数的反函数,且,则
A. B. C. D.2
【解析】函数的反函数是,又,即,
所以,,故,选A.
所以对反函数的延伸,我们不必要讲太多。又如在必修中,教辅资料上所有涉及不等式超纲的题都删掉;在必修古典概型的教学中,不补充排列组合的计算,而只是简单的讲解一些利用乘法原理或加法原理解答的实例,但不上升到计数原理;在选修系列中讲授椭圆与双曲线时,所有关于准线的题(课标不作要求)也坚决不涉及教学内容的把握,体现在我们教学目标的定位,是检验课堂教学任务完成的尺度. 然而,四个层次的区分并不是十分容易,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认真分析 作为一名课改前线的教师,提高教材把握的能力,明确哪些是重点,核心内容必须心中有数,不搞题海战术,少拔高教学要求,让学生在合理的认知水平上学到知识、用好知识重点突出如下课改理念的贯彻:
(1)问题意识.精心设计问题,调动学生思考,启迪学生智力.培养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中学数学的课程目标之一.在课标教材中,通过“观察”、“思考”、“问题”、“探究”栏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与探索,逐步形成各项能力.在教材处理上,我们不应当再念念不忘大纲教材在知识体系上的优势,嫌弃课标教材形式上的五花八门,积极落实课标教材各栏目的教学,推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探究型题目能够使学生敢于思考未知的问题,敢于否定已有的结论。以开放的内容、过程、空间为特征的探究题,为素质教育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那种只有惟一条件、惟一正确答案、惟一解题方法的封闭型题相比,无疑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研究动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品质,有利于开拓其学习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轴上,离心率为,两个焦点分别为和,椭圆G上一点到和的距离之和为12.圆:的圆心为点.
(1)求椭圆G的方程
(2)求的面积
(3)问是否存在圆包围椭圆G?请说明理由.
这充分体现了高考的命题意图与《课标》要求的一致性。所以,在我们的教学中,应认真阅读《课标》与教材,认真贯彻新课标理念,活用教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应用意识.数学应用十分广泛,它是自然科学的基础,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华罗庚也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有了这些认识,我们不会再埋怨教材中应用问题的频繁,也在平时的教学和测试中,强化应用能力的培养与考查进行分组,得到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5(略)
(1)求直方图中的值;
(2)计算一年屮空气质量分别为良和轻微污染的天数;
(3)求该城市某一周至少有2天的空气质量为良或轻微污染的概率.
显然,新课标中的应用思想在这道题体现得非常明显。所以我们教师在正常的教学中,要努力创设情景,积极开展研究性课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3)知识再现.通过再现知识的发生过程,能让学生尝试自主学习,摸索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的历程,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数学素质.学生只有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反思等理性思维的形成过程,才能改进学习方式,逐渐培养创新能力平面PEG
该题考查的学生自主动手能力,只有在平时多观察,多动手作图,多思考,做起这样的题目才会应付自如。
在课改实验的道路上,我们需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用科学的理念武装我们的头脑,用好、用活现行的课标实验教材,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章建跃,A版数学教材的改革与创新,《试教通讯》2006年第4期
4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