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的护理进展.doc

发布:2018-01-28约5.03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的护理进展 冯永娟(广西浦北县人民医院 广西浦北 535300) 【摘要】 本文通过阐述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的护理进展,提出相关的护理措施,以保证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的成功率,提高肾结石治愈率,减少护理因素对患者机体造成不良的影响,预防肾结石复发。 【关键词】 经皮肾镜 护理进展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3-0351-02 肾结石的治疗目的是消除结石引起的梗阻、恢复和改善肾功能。过去的开放性手术,损伤大,并发症多。近年来,PCNL的改进,其碎石取石率高、并发症少、恢复快的优点使其几乎完全取代了传统开放性手术[1],谷现恩[2]等文献报告经皮肾镜对复杂性肾结石结石取净率可达到 80%—95%,并发症很低。PCNL作为复杂性肾结石的首选治疗方法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为使护理工作跟上迅猛发展的医疗技术,提高肾结石治愈率,减少护理因素对患者机体造成不良的影响,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就PCNL的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1 术前护理 1.1 术前准备 常规行泌尿系彩超和平片,心电图、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等检查。非增强螺旋CT检查因其快速且无需造影剂的优点成为另一选择[3]。CT能了解肾脏结构、积水程度、结石位置、肾脏与周围脏器的毗邻关系,预选穿刺点[4]。若为脓肾先行肾穿刺造瘘引流,7天后再行PCNL,女患者避开月经期。 1.2 心理护理 向病人及家属简单说明该手术的过程:麻醉后在结石侧腰背部作一直径小于1cm的穿刺孔建立通道,通过仪器碎石、取石,具有碎石取石率高、出血少、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使其乐意接受手术治疗。 2 术中配合 2.1 器械准备 将所需的肾盂镜、膀胱镜、腹腔镜、气压弹道碎石机等备好,摄像系统、冷光源等各仪器正确连接,调节好摄像系统、灌注泵的流量、压力,保证各仪器的正常运转。 2.2 麻醉和患者体位的护理 术中医护患三者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根据麻醉方式、病人情况做好相应准备。PCNL一般采用硬膜外麻醉,麻醉满意后先取截石位,留置输尿管导管及尿管并固定。之后将患者改为俯卧位,告知配合方法,以防术中不能耐受,出现呼吸困难而致手术中断[5]。 2.3 穿刺点和通道的建立 过去,PCNL多数在C臂X线下定位,穿刺时经输尿管导管注入泛影葡安,可清晰显示肾盂及各肾盏,并可造成“人工肾积水”,穿刺准确,更易成功[6]。但放射线损伤的风险大,彩超因其无创、实时、可重复使用,对深度的掌握方便,定位准确而普遍使用[7]。谷现恩[2]等认为最佳穿刺路径是沿肾盏轴心延长线穿刺,经肾脏背外侧rarr;进入肾盏乳头rarr;肾盏rarr;盏颈rarr;进入肾盂。这样经过肾脏的少血管区域,出血机会少,窦道稳定,能够观察最多的集合系统。 通道大小对术中术后出血有一定影响。一般通道越大,出血的几率增加,通道细小,又不利于术中操作。因此,李逊[8]主张对复杂肾结石可采用多通道穿刺,既避免撕裂肾实质,又减少结石残留率。 2.4 术中灌注泵压力 术中保持液体灌注量与吸附间的压力平衡,灌注泵压力过高,肾盂内压升高可导致肾实质反流,引起术后发热,甚至中毒性休克[9]。 3、术后护理 3.1 一般护理 术后予多功能监护严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注意有否低血容量休克及活动性出血的表现。 3.2 疼痛护理 疼痛可引起患者情绪、睡眠、生命体征变化,甚至心律失常。因此,指导患者放松,遵医嘱用解痉镇痛剂,王菊廷等[10]的研究结果表明,患者于术后6h对术侧肾区进行冰敷,72h后用近红外线照射热疗可明显缓解疼痛。 3.3 引流管的护理 3.3.1 肾造瘘管的护理 肾造瘘管放置利于肾脏引流、保护肾功能,是II期取石的患者再次手术取石的通道,因此要妥善有效固定。术后3一5天复查KuB无残留结石时夹闭肾造瘘管24小时左右,无异常可拔除肾造瘘管,拔管后嘱患者健侧卧位4小时,如需行 II期手术者则保留肾造瘘管。 3.3.2 留置双J管的护理 留置双J管能充分引流尿液、减少术后漏尿、预防术后管腔狭窄,且有助于结石排出。告知患者留置双J管可能有尿频、尿急、腰腹部痛、发热、甚至血尿等现象,不必紧张,可通过多饮水,卧床休息等缓解症状。近年来研究表明tubelessPC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