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 经皮肾镜术于1941年首次应用于临床。 80年代引进我国,早期发展较慢,近10年来随着技术的成熟,仪器的先进,发展普及较快。已逐渐成为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主要方法。 优点与缺点 优点:损伤小:切口小,出血少,手术效果肯定,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 缺点:器械较贵,技术精细,经验要求高,手术时间较长,改开放可能。 适应证 所以需要开放是手术干预的肾结石:鹿角型结石、2cm的肾结石、有症状的肾盏或憩室内结石、体外无效。 输尿管上的L4以上:其他方法治疗失败。 特殊类型的肾结石:小儿、肥胖、合并输尿管狭窄、孤立肾、马蹄肾、移植肾等 禁忌症 全身出血性疾病、重要脏器严重疾病不适宜手术、传染病活动期; 糖尿病、高血压未纠正; 身体严重畸形,体位不能配合PNL,过度肥胖; 肾内或肾周急性感染未控制、或合并肾结核; 肝、脾过度肿大、结肠位于肾后外侧、游走肾、肾下垂等。 术前准备 明确诊断,KUB、IVP、B超、CT等; 了解肾结石形态、大小、位置,肾积水、肾功能等; 了解相邻器官关系,为穿刺做准备。 血常规、尿常规、尿培养、凝血、肝肾功、电解质、血糖等; 常规配血,术前一天肠道准备,备皮、禁食; 健康指导 俯卧位手术者,术前练习俯卧位,以适应手术。 麻醉 全麻 硬外麻 局麻 体位 一般为俯卧位 侧卧 步骤 输尿管插管 肾穿刺 建立手术通道 腔镜下碎石取石 术后处理 术后使用抗生素3~5天,如出血多使用止血药物,一般术后一天恢复排气后,可饮食。 术后3天尽量卧床,复查无残石,可夹造瘘管,并逐步拔除尿管造瘘管。2周内减少活动。 主要并发症 出血 感染 尿外渗 胸腔积液积气 腹腔积液 造瘘管脱落 结石残留 周围器官损伤 出血 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 1、扩张通道不当造成肾实质撕裂 2、穿刺部位欠准确,损伤血管 3、扩张器穿刺太深 4、结石过大,手术时间过长。 术后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心率、面色、肾造瘘及尿管引流液性状、腰部、膀胱区情况; 处理:夹闭造瘘管,绝对卧床、止血、输血、扩休克、放射介入高选择性肾动脉栓塞。 感染 发生率高达9.8%,严重可致败血症、休克。 可能与灌注冲洗液及手术时间长,肾盏压力过高,尤其术前有尿路感染者 局部及全身症状,发热、尿培养阳性 观察:体温、局部情况、神智。 处理:保持引流管通畅,定时挤压引流管,防止血块碎石块堵塞,合理使用抗生素。 尿外渗 多为尿液经过穿刺通道渗至肾周,肾皮质较薄者,通道难以闭合。 观察:局部症状,B超可明确。 处理:可穿刺抽液或置引流管,大量积液时须做肾周引流。 胸腔积液积气 经11肋穿刺肾上盏 观察:胸痛、气促、口唇发绀,胸片可诊断。 处理:中流量吸氧,半卧位、胸腔穿刺抽气抽液、胸腔闭式引流。 腹腔积液 扩张器插入过深、移动幅度过大,灌注液外渗, 观察:腹痛腹胀,腹膜炎表现,B超可见腹腔积液 处理:禁食,半卧位,加强抗炎,积液较多可行腹腔引流。 造瘘管脱落 保持通畅 有效固定 结石残留 二期手术 联合体外 周围器官损伤 相应处理 * *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