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1山东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分析(一中).ppt

发布:2017-05-20约7.3千字共5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1化学试题特点 考生答卷基本情况; 总体评价; 2011年理科综合山东卷化学部分,卷型与去年相比仍是包括7个客观题(28分);4个主观题(50分),其中选做部分3选1(8分),共计78分,占理综全卷总分的32.5%。 2011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命题力求科学、准确、公平、规范。从总体看,题量合理,难度适中,第II卷平均得分20.18分(未排除缺考考生),难度系数为0.404,试题难度较前两年又有明显增加。 ;年份;2011化学试题的特点;1.重视全面考查,突出主干知识和基本理论 ;化学必做题涉及 S.T.S.E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化学研究基本方法、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物质结构与性质、物质的量、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盐类的水解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热化学反应、盖斯定律、电化学、常见元素及化合物的重要性质、化学基本实验原理及操作、化学基本计算、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等内容,基本涵盖了高中化学的主干知识。 化学选做题,考查知识具体,新情景、新信息多,陌生度较高,三题目相对难度、做题耗时基本相当。 ; 侧重于考查化学基础和核心概念,每一题一个主题思想,每一选项则涉及不同知识内容或同一知识点的不同角度,大大增加了整份试卷的覆盖面,有效地考查考生对中学化学主干知识与核心理论概念的掌握程度,同时较好地考查了学生分析思考问题的方向角度和思维的敏捷性。 ;9.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煤的干馏和石油的分馏均属化学变化 B. BaSO4在医学上用作钡餐,Ba2+对人体无毒 C. 14C可用于文物年代的鉴定,14C与12C互为同素异形体 D.葡萄糖注射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现象,不属于胶体;10.某短周期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该元素 A.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 B.单质常用作半导体材料和光导纤维 C.最高价氧化物不与酸反应 D.气态氢化物比甲烷稳定;11.下列与有机物结构、性质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乙酸分子中含有羧基,可与NaHCO3溶液反应生成CO2 B.蛋白质和油脂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一定条件下能水解 C.甲烷和氯气反应生成一氯甲烷与苯和硝酸反应生成硝基苯的反应类型相同 D.苯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说明苯分子中没有与乙烯分子中类似的碳碳双键 ;12.Al、Fe、Cu都是重要的金属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者对应的氧化物均为碱性氧化物 B.三者的单质放置在空气中只生成氧化物 C.制备AlCl3、FeCl3、CuCl2均不能采用将溶液直接蒸干的方法 D.电解AlCl3、FeCl3、CuCl2的混合溶液是阴极上依次析出Cu、Fe、Al;13.元素的原子结构决定其性质和周期表中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元素的最高化合价 B.多电子原子中,在离核较近的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较高 C.P、S、Cl得电子能力和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均以次增强 D.元素周期表中位于金属和非金属非界线附近的元素属于过渡元素;14.室温下向10 mL pH=3的醋酸溶液中加入水稀释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中导电粒子的数目减少 B.溶液中      不变 C.醋酸的电离程度增大,c(H+)亦增大 D.再加入10 mL pH=11的NaOH溶液,混合液pH=7;15.以KCl和ZnCl2混合液为电镀液在铁制品上镀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未通电前上述镀锌装置可构成原电池,电镀过程是该原电池的充电过程 B.因部分电能转化为热能,电镀时通过的电量与锌的析出量无确定关系 C.电镀时保持电流恒定,升高温度不改变电解反应速率 D.镀锌层破损后对铁制品失去保护作用; Ⅱ卷必做题突出主干知识、强调双基是考查的主旋律,同时兼顾知识覆盖面。但某些题目的设计仍有较好的区分度,注重了选拔功能,体现了试题“以能力测试为主导,注重考查考生的基本科学素养”的指导思想。; 2011 年的山东高考化学试题具有明确的立意,那就是立足于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生产、生活和科研中的化学现象为问题情境,始终以考查考生能力为主导,抓住学科知识的综合和内在联系,考查考生“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问题的能力”,“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等考试说明中的三个能力要求。 ;  第 14 题选项 B ,考生要观察表达式中离子浓度的关系,结合水的离子积常数和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才能做出正确判断;     第15 题选项 B 、 C ,题目中给出的“电能转化为热能、升高温度”具有较强的干扰作用,而依据“ 保持电流恒定 ”这样的信息,再结合电极反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