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新人教高中生物选修三全套精品学案 2.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新人教高中生物选修三全套学案 湖南省中方县第一中学 杨自西 编
PAGE
PAGE 1
专题1 1.1 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
学习目标及重难点
1、简述DNA重组技术所需的三种基本工具。
2、认同基因工程的诞生和发展离不开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
学习重点:DNA重组技术所需的三种基本工具的作用。
学习难点:基因工程载体需要具备的条件。
学习过程
基因工程的概念
回答:什么是基因工程?
2、科技探索之路(基因工程是如何发展起来的?阅读课本P2—3页)
思考并回答:
基因工程是在哪些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哪些基础理论的突破催生了基因工程?
哪些技术发明促进了基因工程的实施?
你觉得,基因工程的诞生和发展能否离不开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子手术刀”
思考并回答:
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来看,细菌等单细胞原核生物容易受到自然界外源DNA的入侵,那么这类原核生物之所以长期进化而不绝灭,有什么保护机制?由此可知,限制酶可以从哪些生物中分离出来?
(2)限制酶是如何切割DNA分子的?
参考课本P4图1—2,指出限制酶能破坏那个磷酸二酯键。
(4)以EcoRI为例,画出限制酶切割后形成的末端。
DNA连接酶——“分子缝合针”
思考并回答:
(1)DNA连接酶是怎么分类的?
DNA连接酶与DNA聚合酶是一回事儿吗?有哪些区别?
(3)E·coliDNA连接酶和T4DNA连接酶作用效果一样大吗?为什么?
基因进入受体细胞的载体——“分子运输车”
思考并回答:
(1)载体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需要载体?把单独的DNA片段导入受体细胞不行吗?
(2)我们选用从霍乱弧菌中分离出来的质粒做载体,可以吗?为什么?
(3)我们能不能用肉眼直接观察到载体进入受体细胞?那如何鉴定呢?
(4)如果载体上没有限制酶切割位点,能否把目的基因运输进入受体细胞?
活动:模拟操作重组DNA分子
(分组进行;完成后小组之间进行交流)
反思总结
工具名称
种类
作用
限制酶
DNA连接酶
载体
当堂检测
专题一1.2 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教材分析
《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是专题1《基因工程》的第二节,也是《基因工程》的核心,上承《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下接《基因工程的应用》。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的四个步骤,教学内容多,难点多,最好化整为零、各个击破。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简述基因工程原理及基本操作程序。
能力目标:
尝试设计某一转基因生物的研制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关注基因工程的发展。
(2)认同基因工程的诞生和发展离不开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基因工程基本操作程序的四个步骤。
教学难点
(1)从基因文库中获取目的基因
(2)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
四、学情分析
本节课内容较多,难点较多,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困难,所以之前应该要求学生做好预习,尽量采用化整为零、各个击破的教学策略。
五、教学方法
1、学案导学:见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初步把握基因工程原理及基本操作程序。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2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学生落实预习的情况并了解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针对性。
情境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首先提问:
什么是基因工程?(基因工程的概念)
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有哪些?(限制酶、DNA连接酶、载体)
运载体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有一个或多个限制酶切割位点;有标记基因;能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自我复制或者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DNA上随染色体DNA的复制而同步复制)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本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基因工程》的核心内容——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我们来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
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学生每两人为一组(可以是同桌),结合教材,思考并回答学案上的问题。
1、目的基因的获取(想一想,为什么要有这一步?)
思考并回答:
(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哪些?
(2)为什么要建立基因文库?怎么建立的?
(3)如何从基因文库中获取目的基因?
(4)为什么要建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