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更新解读ppt课件.ppt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7年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2017年指南更新原则;指南主要内容;指南主要内容;中国IFD流行病学;Slide 6;Slide 7;Slide 8;流行病学:IFD危险因素;流行病学:IFD危险因素(CA;指南主要内容;诊断标准;Slide 13;Slide 14;IFD诊断及分级标准的演变;EORTC 2002-2008;无法分类病例:IFD病死率等同;2013年中国指南:未确定IF;IFD:未确定-拟诊-临床诊断;临床诊断标准:影像学(2008;结节+晕征:侵袭性真菌病的阳性;关注:影像学非特征性表现;影像学:血管侵袭性 vs.气道;影像学:血管侵袭性 气道侵;影像学特征与基础疾病;影像学变化与粒缺程度相关性;IPA:病生机制-CT影像学模;影像学:临床诊断价值;Slide 29;指南主要内容;抗真菌治疗策略;预防治疗;Slide 33;Slide 34;造血干细胞移植预防治疗:CAE;经验和诊断驱动治疗;经验性治疗策略;经验治疗:单纯持续粒缺伴发热/;经验性治疗策略;诊断驱动治疗策略;诊断驱动治疗:“未确定”类型I;诊断驱动治疗:“未确定”类型I;诊断驱动治疗:拟诊IFD患者;经验性治疗与诊断驱动治疗策略;IDSA指南:经验性或诊断驱动;目标治疗;目标治疗;抗真菌治疗的疗程;抗真菌治疗的疗程;指南主要内容;疗效评估;疗效评估;中国侵袭性真菌感染工作组专家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