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工大附2014届高三下学期第七次适应性训练 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陕西省西工大附中2014届高考第七次适应性训练
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共300分。
第I卷 选择题,共140分)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中国古代出现人口由黄河流域向江南大规模的迁移是在
①公元前5—公元前3世纪 ②公元3—5世纪
③公元8—10世纪 ④公元14—16世纪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KS5U解析】考察中国古代人口的迁移。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居民迁居江南西晋末年,许多北方人为逃避战祸迁往南方五代十国时,许乡中原人民流落到江南带来了先进的耕作技术,KS5U解析】考察史学研究方法。二重证据法运用“地下之新材料”与古文献记载相量印证, 以考古代历史文化的历史研究方法,所以A的说法错误。结合一般历史知识可知B、C的说法过于绝对化,是错误的说法。 第一步 第二步 A 提出观点:春秋时期土地私有制于各诸侯国普遍确立 史实依据:初税亩。初者何?始也。税亩者何?履亩(丈量田亩 )而税也。 B 查阅资料: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得出结论:德国确立了联邦制和君主立宪制,迈入资本主义阶段。 C 摘引资料:互动百科——20世纪30年代苏联工业发展状况 确定主题:《创新: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的过渡》 D 收集素材:采访家人邻居的衣食住行 形成观点:改革开放,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史上的新奇迹。 【答案】B
【KS5U解析】初税亩只是个案,不能证明观点“春秋时期土地私有制于各诸侯国普遍确立”;新经济政策在20世纪20年代末就已废除;衣食住行变化只是社会生活的一个小方面,不足以支撑观点“改革开放,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史上的新奇迹”。 依据所学可知: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是德国确立了联邦制和君主立宪制、迈入资本主义阶段的重要标志。故应选B。
27.右图是南宋时期为宣传杂剧《眼药酸》而绘制的。 两个穿戏装的演员,一人用手指着右眼,另一人则扮
眼科医生形象,手拿一瓶眼药酸。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①此画可说明南宋已出现商业广告
②杂剧是宋代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
③此画可用来研究宋代市民的娱乐活动
④从艺术风格角度来讲此画属于风俗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KS5U解析】考察古代中国的文化。解答此题可用排除法。杂剧成为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是在元代,故含有第②项均可排除,即排除A、B、D三项。故应选C。
28.《老子》中说:“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孝经》中说:“天地之性,人为贵。”《左传》中记载:“夫民,神之主也。……民之所欲,天必从之”。《易·贲卦·象辞》中记载:“观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以上资料的共同点是
A.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人文精神 B.体现了中国古代讲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C.说明中国古代没有宗教和神学 D.说明了中国古代要求统治者重视民意
【答案】A
【KS5U解析】考察传统思想中的人文题干中《老子》《孝经》《左传》《易·贲卦·象辞》观点的意思,都体现人的作用,即体现了人文精神。KS5U解析】考察东西方文化的异同。普罗泰格拉的思想是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强调以人为中心来看待世界。A项“我心即宇宙,宇宙即我心”也明显是在强调以自己的内心来作为评价事物的标准。二者也同时都具有一定的主观唯心主义的哲学倾向。KS5U解析】考察对近代化的理解。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它实现了从传统农业社会转向现代工业社会的重要变革。工业革命是生产技术的变革,同时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关系的变革。B
【KS5U解析】考察近代前的中美关系。“中国皇后号”是一艘美国商船,故A错误;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B。
32.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认为:“一切重大的法律,并不是刻在大理石或铜版上,而是铭记在公民的心中。”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增强法律观念是依法治国的关键 B.理解法律是遵守法律的前提
C.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重要条件 D.执法必严才能增强民众法律观念
【答案】A
【KS5U解析】考察卢梭的思想。从题干,主要强调增强法律的重要性,其他各项均与题干核心理念相关,但是不能构成论证关系。B
【KS5U解析】考察工业革命。 “失去了美洲”,是指北美独立,脱离英国统治,“本土范围内创造了新美洲”指英国国内某项运动推动了英国新的发展,给世界带来广泛影响,结合时间信息,应是工业革命。故应选B。
34.康有为曾说:“我国向者误于抑末之说……乃惟重租税困辱之。至于吾商出口之税,重于外商入口之税,此与各国保商之道相反。商务安得不困。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