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耦全解.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什么是光耦?
光耦全称是光耦合器,英文名字是:optical coupler,英文缩写为OC,亦称光电隔离器,简称光耦。
光耦的结构是什么样的?
光耦隔离就是采用光耦合器进行隔离,光耦合器的结构相当于把发光二极管和光敏(三极)管封装在一起。为什么要使用光耦?
发光二极管把输入的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传给光敏管转换为电信号输出,由于没有直接的电气连接,这样既耦合传输了信号,又有隔离干扰的作用。
光耦爱坏吗?
只要光耦合器质量好,电路参数设计合理,一般故障少见。如果系统中出现异常,使输入、输出两侧的电位差超过光耦合器所能承受的电压,就会使之被击穿损坏。
光耦的参数都有哪些?是什么含义?
1、CTR:电流传输比2、Isolation Voltage:隔离电压3、Collector-Emitter Voltage:集电极-发射极电压CTR:发光管的电流和光敏三极管的电流比的最小值隔离电压:发光管和光敏三极管的隔离电压的最小值集电极-发射极电压:集电极-发射极之间的耐压值的最小值
光耦什么时候导通?什么时候截至?
关于TLP521-1的光耦的导通的试验报告 要求:3.5v~24v 认为是高电平,0v~1.5v认为是低电平思路:1、0v~1.5v认为是低电平,利用串接一个二极管1N4001的压降0.7V+光耦的LED的压降,吃掉1.4V左右;2、24V是最高电压,不能在最高电压的时候,光耦通过的电流太大;所以选用2K的电阻;光耦工作在大概10mA的电流,可以保证稳定可靠工作n年以上;3、3.5V以上是高电平,为了尽快进入光敏三极管的饱和区,要把光耦的光敏三极管的上拉电阻加大;因此选用10K;同时要考虑到ctr最小为50%;电路:1、发光管端:实验室电源(0~24V)-2K-1N4001-TLP521-1(1)-TLP521-1(2)-gnd12、光敏三极管:实验室电源(DC5V)-10K-TLP521-1(4)-TLP521-1(3)-gnd23、万用表直流电压挡20V万用表+??- TLP521-1(4)万用表-??- TLP521-1(3)试验结果输入电源? ? 万用表电压(V)1.3V? ? 51.5V? ? 4.81.7V? ? 4.411.9V? ? 3.582.1V? ? 2.942.3V? ? 1.82.5V? ? 0.582.7V? ? 0.22.9V? ? 0.193.1V? ? 0.173.3V? ? 0.163.5V? ? 0.165V? ?? ?0.1324V? ???0.06
思考题:光耦的CTR(电流传输比)是什么含义?
思考题:1、光耦的CTR(电流传输比)是什么含义?2、CTR与上拉电阻和光耦的光敏三极管之间与饱和导通或者截至之间的关系;参考资料:TLP521-1的CTR为50%(最小值);
TLP521-1的长相
TLP521-1的长相
光藕的电流传输比
电流传输比是光藕的重要参数,通常用直流电流传输比来表示。其条件是:当输出电压保持恒定时,等于直流输出电流IC与直流输入电流IF的百分比,说明要获得同样的输出电流IC,电流传输比越大,需要的输入电流IF越小。这表明光藕器件的最主要特征是电流型器件。 老树老师对吗?
光耦的分类:
1、低速光耦2、高速光耦3、线性光耦
线性光耦原理与电路设计 【转】
线性光耦原理与电路设计
来源:21IC中国电子网??作者:佚名
1. 线形光耦介绍光隔离是一种很常用的信号隔离形式。常用光耦器件及其外围电路组成。由于光耦电路简单,在数字隔离电路或数据传输电路中常常用到,如UART协议的20mA电流环。对于模拟信号,光耦因为输入输出的线形较差,并且随温度变化较大,限制了其在模拟信号隔离的应用。对于高频交流模拟信号,变压器隔离是最常见的选择,但对于支流信号却不适用。一些厂家提供隔离放大器作为模拟信号隔离的解决方案,如ADI的AD202,能够提供从直流到几K的频率内提供0.025%的线性度,但这种隔离器件内部先进行电压-频率转换,对产生的交流信号进行变压器隔离,然后进行频率-电压转换得到隔离效果。集成的隔离放大器内部电路复杂,体积大,成本高,不适合大规模应用。模拟信号隔离的一个比较好的选择是使用线形光耦。线性光耦的隔离原理与普通光耦没有差别,只是将普通光耦的单发单收模式稍加改变,增加一个用于反馈的光接受电路用于反馈。这样,虽然两个光接受电路都是非线性的,但两个光接受电路的非线性特性都是一样的,这样,就可以通过反馈通路的非线性来抵消直通通路的非线性,从而达到实现线性隔离的目的。市场上的线性光耦有几中可选择的芯片,如Agilent公司的HCNR200/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