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国际非织造布工业科技发展现状.doc

发布:2017-06-07约1.08千字共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现代非织造布工业化生产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40余年间获得了飞速发展,1986年世界非织造布产量约100万吨,1995年超过200万吨,1998年已达到280万吨,非织造布卷材产值达100亿美元,复制加工后产品则达350亿美元;80年代的年平均增长率为8%,90年代前5年的年平均增长率仍维持在8%,未来10年的平均增长率仍将达6%。 世界非织造布工业的迅速发展以及发端于工业发达国家和地区 美国和西欧 而后在地域分布上迅速扩张,完全是以产品开发、市场开拓,特别是高新技术渗透、技术创新、技术进步为基础的。当代非织造布技术已成为传统纺织技术以外,加工手段最多、灵活多变并可组合应用、可按产品性能要求进行工程化设计的崭新的纤维新材料加工技术,其重要性正不断为人们所认识。正是依靠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才使非织造布脱颖而出,成为一个独立的、飞速发展的、产品多样的新兴产业部门。 现代非织造布工业的崛起得益于石油化工以及合成纤维材料的发展。由于新型非织造布加工技术以及产品的需要 特别是产业用非织造布 ,采用高技术手段,从高分子聚合物分子结构研究入手,对聚合工艺、聚合物改性以及纺丝工艺与设备进行一系列研究并取得突破性进展。研究开发了一系列非织造布专用聚合物切片、差别化纤维、功能性纤维。此外,还开发了非织造布用的无机纤维 玻纤、陶瓷纤维、碳化硅纤维、硼纤维等 ,金属纤维 微细不锈钢纤维 等。近年来还开发了“绿色”粘胶纤维Lyocell以及采用生物技术生产的可完全降解的微生物聚合纤维等。形形色色的纤维,结合使用各种非织造布加工技术,才能生产出性能迥异、丰富多彩的非织造布产品,特别是各种高性能的产业用非织造布产品。 现代非织造布加工技术日臻完善是与高新技术的渗透、应用密切相关的。目前已拥有化学成布或聚合物成布的纺丝成网、熔喷、短纤成网、干法造纸、湿法成网、针刺、缝编、热熔合 热风、热轧、超声波热熔粘合等 、化学粘合、射流喷网 水刺 等成网以及纤网固结加工技术;叠层、复合、模压、超声或高频焊接等复制加工技术。目前最先进的短纤热轧生产线宽度可达5m,生产速度可达300m/min;射流喷网生产线宽度可达4m,生产速度可达250m/min~300m/min;纺粘法生产线宽度可达5.2m,纺丝速度可达2000m/min~6000m/min,气流速度则更高;熔喷生产线宽度可达5.2m,高温高压空气通过喷丝板或喷嘴孔时的温度可达260——480℃,流速可达声速。如果不是由于应用高技术设计、制造并安装高水平控制系统及软件的设备的保证,则根本无法达到如此高的水平。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