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施工技术交底(一工区)题稿.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交底内容:新建安顺至六盘水铁路站前工程ALTJ-4标段一工区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施工
1 编制依据
《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3-2010)
《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规程》(Q/CR9604-2015)
《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规程》(Q/CR9217-2015)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一工区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施工。
表2.1 安六一工区隧道工点统计表
序号
结构物名称
起点里程
终点里程
隧道长度(m)
1
王家麻窝隧道
DK105+300
DK105+935
635
2
何家岩隧道
DK108+186
DK110+095
1909
3
明硐一号隧道
DK110+685
DK111+846
1161
4
明硐二号隧道
DK111+990
DK112+175
185
表2.2 安六一工区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统计表
序号
项目
类别
单位
王家麻窝隧道
何家岩隧道
明硐一号隧道
明硐二号隧道
1
地质调查法
地质调查
m
635
1909
1161
185
2
地质素描
m
635
1909
1161
185
3
地质作用
m
635
1909
1161
185
4
超前水平钻探发
加深炮孔
m
4500
28635
17085
1935
5
Φ89超前钻孔
m
2160
6872
4100
378
6
Φ89超前钻孔(取芯孔)
m
720
7
物探法
地震波反射法
m
720
2291
1367
184
8
地质雷达
m
1367
126
9
红外探水
m
10
基底探测
m
1909
1161
185
3 施工工艺及流程
3.1 超前地质预报目的
1)进一步查清隧道开挖工作面前方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指导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2)降低地质灾害发生的机率和危害程度;
3)为优化工程设计提供地质依据;
4)为编制竣工文件提供地质资料。
3.2 超前地质预报方法及工艺流程
本工区隧道施工超前预报主要采用地质调查法、物探法、超前钻探法。施工地质预报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需纳入施工工序。根据以上原则,制定具体预报方案如下:
(1)地面调查:对隧道范围内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不良地质作用等进行进一步的全面核查。
(2)洞内地质素描:对隧道全段(包括正洞、辅助坑道),进行地质素描。
(3)TSP超前探测:采用TSP超前探测,重点查明隧道岩体完整性,软弱结构面,断层破碎带,裂隙发育带规模、大小、发育位置,对隧道进行贯穿性探测。
(4)红外探水法:采用红外线探测仪对隧道前方掌子面水文地质条件进行探测,宏观掌握掌子面前方短距离(大约30m)范围内的富水带位置及富水情况。
(5)地质雷达探测:采用地质雷达对可溶岩段、向斜核部、侵入接触带、软硬岩接触带、断层及其影响带或TSP超前探测发现的异常地带,进行短距离精确探测,精确查明岩溶裂隙发育位置、大小规模、形态、充填及富水状况以及断层破碎带、裂隙发育带位置、规模、接触带岩体完整性等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6)超前地质钻孔:对于隧道可溶岩岩溶弱发育段,采用一孔超前探孔贯通,对于岩溶中等~强烈发育及复杂地段(勘察期间发现的断层破碎带、褶皱地段、沟谷地段、可溶岩与非可溶岩接触带、裂隙发育带、岩脉出露带及其他预报手段探测到的异常地段)必要时采用多孔探测;重点复杂地段(其他预报手段探测到的重大异常地段)采用超前地质探孔进行超前验证探测。
(7)掌子面加深炮眼:利用在隧道开挖工作面上炮眼钻孔,选择3~5个钻孔加深3m以上,探测掌子面前方的地质情况。
4 施工超前预报工艺流程
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工作采用长短结合、上下对照、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多方法、多频次相互印证的原则,进行综合施工超前地质预报。
针对沿线各隧道洞身段地质复杂程度,主要采取以地质分析为基础、物探方法结合钻探方法为手段,宏观预报(地表调查)、中长距离预报(TSP 预报)、短距离预报(表面地质雷达、红外线预报、超前地质钻孔和加深炮眼)相结合的预报体系。超前地质预报流程见图4.2。
图4.1 预报工艺流程
4.1 地质调查
1)调查目的
核对勘测资料,掌握隧道所在地区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不良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为隧道内地质预报提供方向性的依据。
2)调查范围
根据勘察单位提供的隧道工程地质图,调查范围主要为隧道进出口及隧道中线两侧各1~2.5km 的范围。
3)调查内容
⑴地层岩性
主要调查地层的地质时代、岩层厚度、层间结合程度、岩层产状、岩性、岩石硬度、风化程度等。
⑵地质构造
主要调查破碎带及节理裂隙特征。破碎带宽度、破碎带的成分、破碎带的含水情况以及与隧道的关系;节理裂隙的组数、产状、间距、充填物质、延伸长度、张开度及节理面的起伏情况,节理裂隙的组合状况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