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地质超前预测预报施工技术交底.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永吉高速公路工程
施工技术交底记录
施工单位: 合同段:
监理单位: 编 号: 第 1 页 共 8 页
工程名称 永吉高速公路 会议主持 交底单位 永吉高速公路第8合同段项目部 接受单位 项目部全体施工人员 交底部位 超前地质预报 交底日期 2013年 月 日 超前地质预报施工技术交底内容:
1.隧道超前地质预报
1.1地质预报内容
隧道超前地质预测、预报应包括对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不良地质和地下水等的预测预报。针对本标段隧道工程的地质情况(岩溶分部广泛),着重进行如下几方面的探测:
①断层及断层影响带的位置、规模及其性质;
②软弱夹层的位置、规模及其性质;
③岩溶的位置、规模及其性质;
④不同岩性、围岩级别变化界面的位置;
⑤工程地质灾害可能发生的位置和规模;
⑥含水构造体的位置、规模及其性质;
⑦隧道底部溶洞、暗河等对地基稳定性有影响的不良地质体探测;
1.2地质预报选用方法
隧道超前地质预测、预报应坚持常规地质法、物理勘探法、钻探法等多种预报手段综合运用,取长补短,相互补充和印证的原则。并结合本段工程特点,以及经理部安排,隧道超前地质预测预报的方法如表1:
序号
探测手段
备注
1
地质素描
地质素描或数码成像
形成隧道地质基础资料
2
物探手段
TSP(50~200m)
远距离探测断层破碎带、岩层分界面,用于地质条件复杂的隧道
3
地质雷达(40m)
近距离探测隧底、掌子面岩溶
4
地质钻探
水平钻探(20~40m)
断层、岩溶、瓦斯、重大物探异常段等
5
底钻探(5~10m) 隧底岩溶、暗河、重大物探异常段等
6
加长炮孔钻探(3~6m)
掌子面短距离岩溶、地下水等揭露
根据各种方法的特点,并结合本标段隧道工程的地质情况确定以常规地质法为基础、TSP203地质超前预报系统作长距离宏观控制、地质雷达作近距离判断、加长炮孔钻探作连续岩溶、地下水等超前探测、地质钻探为辅助验证(重大物探异常段,全程水平地质钻探),形成综合的地质超前预报系统。隧道地质预报框架图如下表2:
1.3隧道地质预报实施方法
1.3.1常规地质法
隧道开挖爆破后通过地质素描手段,及时查看掌子面地质情况,修正设计阶段的地质信息,经工程地质类比预测隧道前方小于10m的地质状况并为其它超前地质预报方法提供基础资料。进行地质素描前,先搜集隧道前期的勘察设计地质资料,初步了解区域地质和附近大地构造单元及其特征,以及工程范围内的地层岩性、围岩类别、地下水发育特征等。地质素描,应在隧道作业每一开挖循环后立即进行,观察中发现围岩条件恶化时,应立即采取相应处理措施;观察后及时绘制开挖工作面地质素描图、填写开挖工作面地质状态记录表
地质素描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岩性
应说明围岩岩石的名称、颜色、矿物成分、坚硬程度等,各类岩脉也应对其岩性、出露位置、宽度、接触关系、破碎、风化程度进行描述。
②构造
开挖围岩受地质构造影响程度、延伸性、表面粗糙度、张开性、风化、破碎程度等进行描述,特别是岩体范围内出现的断层、节理、裂隙、软弱夹层等重点进行地质描述。断层应对其位置、产状、性质、破碎特性、宽度等一一观测和描述;节理裂隙,特别是贯通性节理的产状密度、延伸情况、节理面现状等也要仔细量测和统计。
③地下水
围岩的含水状态、涌水部位、水量、水压、水温、水质等描述并长期跟踪调查是否受季节性影响,特别是大、暴雨后观察涌水部位涌水量有无增减以及该段地表一定范围内是否有水源补给情况并作好记录。
④围岩变形破坏情况
开挖段围岩发生坍方、掉块、岩爆等现象的位置、性质、形态、规模作详细记录,必要时附上工程处理措施。
有条件时使用数码相机、摄影等工程地质数据采集和编录系统,做到图文并茂。
不良地质体在被揭露之前往往表现一些明显或不明显前兆标志,预示着隧洞即将临近不良地质体,因此,仔细观察、描述开挖石渣、洞壁结构面及岩层形态、量测结构面及岩层特征参数,是正确进行超前地质预报的关键。一些不良地质体的前兆标志:
①断层破碎带:节理裂隙组数及密度剧增、岩石强度降低、出现压裂岩、破碎岩、岩石风化相对强烈、泥质含量增多等。
②突水、突泥:节理裂隙渗水量和组数增加、且常常含有泥质物或浑浊(常规钻爆法的炮孔中的涌水量剧增、且夹有泥砂或碎石)等。
③岩爆:“饼”状开挖石渣的数量增加、洞壁在短时间内出现“饼”状脱落体或出现“片邦”现象,以及轻微的岩石崩裂声等,严重时洞壁出现飞石。
1.3.2 TSP202/203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