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宏观经济学》(第四版)-.ppt

发布:2019-06-27约1.01万字共4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2、两部门经济条件下的国民收入构成: ⑴从支出角度看,由于把企业库存作为存货投资,因此, 国内生产总值≡消费支出+投资支出 ≡消费+投资 用代码表示:即 Y=C+I ⑵从收入角度看,由于把利润看作最终产品卖价超过工资、利息与租金的余额,因此,国内生产总值就等于总收入,总收入的的一部分用作消费,另一部分则当作储蓄。于是,从供给看的国民收入构成为: 国民收入≡产值的总和 ≡各种生产要素的收入总和 ≡工资+利息+租金+利润 ≡消费+储蓄 用代码表示:即 Y=C+S * 3、储蓄——投资恒等式 由 C+I ≡ Y ≡ C+S,可以得到 I ≡ S,即:投资=储蓄 4、对储蓄——投资恒等式的说明 ⑴储蓄——投资恒等式只是在假设的两部门经济条件下,根据储蓄与投资的定义得出的,而不是根据经济运行实际得出的(下同)。弄明白这一点对于读者来说非常重要。 ⑵储蓄——投资恒等式是指整个经济而言,而不是针对某个人或某个企业而言。 ⑶储蓄——投资恒等式是事后的实际发生的国民收入均衡;是按照当年市场价格计算的。 * 二、三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 1、三部门经济(three sector economy)假设:这是指由厂商、居民户与政府这三种经济单位所组成的经济。在这种经济中,政府通过税收与居民户及厂商发生联系。 收入流量循环模型图: 政 府 厂商 居民户 居民户向厂商购买各种产品与劳务 厂商向居民支付生产要素报酬 * 2、三部门经济条件下的国民收入构成: ⑴从支出(总需求)角度看, 国内生产总值≡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支出 ≡消费+投资+政府购买 即Y=C+I+G 说明:政府的转移支付事实上将转化为居民消费与企业投资,因而只在C+I中考虑,而不将它单独列出。 * ⑵从收入(总供给)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仍等于所有生产要素收入总和。总收入的一部分用作消费,一部分当作储蓄,一部分还要纳税。但居民还要得到政府的转移支付收入。设用T0表示全部税金收入,用Tr表示政府转移支付,用T表示政府净收入, T = T0 - Tr 。于是,从收入看的国民收入构成为: 国民收入≡各种生产要素的收入总和 ≡工资+利息+租金+利润 ≡消费+储蓄+税收 即Y ≡C+S+T 4、储蓄——投资恒等式 总需求:Y ≡C+I+G ? 总供给:Y ≡C+S+T →I+G ≡ S+T →I≡S+(T-G)即:投资=储蓄=私人储蓄+政府储蓄 * 三、四部门经济的收入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 1、四部门经济(four sector economy)假设:这是指由厂商、居民户、政府和国外这四种经济单位所组成的经济。在这种经济中,国外的作用是:作为国外生产要素的供给者,向国内各部门提供产品与劳务,对国内来说,这就是进口;作为国内产品与劳务的需求者,向国内购买,对国内来说,这就是出口。 2、收入流量循环模型图: 政府 居民户 国外 厂商 支出 税收 出口 进口 进口 税收 居民户向厂商购买各种产品与劳务 厂商向居民支付生产要素报酬 支出 出口 * 3、四部门经济条件下的国民收入构成: ⑴从支出角度看,由于有了对外贸易,于是: 国内生产总值≡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支出+国外支出 ≡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 即Y=C+I+G+(X-M) ⑵从收入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仍等于所有生产要素收入总和。总收入的一部分用作消费,一部分当作储蓄,一部分用作纳税,一部分用作进口。于是,从收入看的国民收入构成为: 国民收入≡各种生产要素的收入总和 ≡工资+利息+租金+利润 ≡消费+储蓄+税收+进口 即Y ≡C+S+T+Kr * 4、储蓄——投资恒等式 总需求:Y ≡ C+I+G+(X-M) ? 总供给:Y ≡ C+S+T+Kr I+G +(X-M)≡S+T+Kr I ≡S+(T-G)+(M-X+Kr) 其中: S代表居民私人储蓄; (T-G)代表政府储蓄; (M-X+Kr)代表外国对本国的储蓄 即:投资=储蓄=私人储蓄+政府储蓄+国外储蓄 说明:上面分析国民收入构成的基本公式时没有考虑折旧与企业间接税,实际上,即使将它们考虑进来,上述收入构成公式及储蓄与收入恒等公式还是成立的。 * 第六节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