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田开发地质复习课件概要.ppt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油气田开发地质复习课件
油气层对比原则:旋回对比,分级控制,相控和等时。
地层划分对比:将油田内的钻井地层剖面根据地层接触关系、沉积层序或旋回和岩性组合等特征细分成不同级次的地层单元,并建立全油田各井间各级地层单元的等时对比关系,在油田范围内实现统一分层。
油气层层组划分对比:是指在一个油气田范围内,对区域性含油气层系中的油气层进行分级划分与对比,直至单油气层的划分与对比
地层划分工作按研究范围分世界的、大区域的、区域的和油层对比四类。
油气层组划分对比方法:
岩性对比
岩相(一定沉积环境中形成的岩石或岩石组合)对比
古生物组合对比
重矿物组合对比
构造对比
实际应用中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沉积旋回划分与对比分实际工作分四步进行:
1.研究含油气区的沉积背景,建立各级沉积旋回划分标准井;
2.研究岩性与电性关系;
3.划分单井沉积旋回;
4.对比沉积旋回界线。
研究岩性与电性的关系
通常来讲,砂泥岩剖面和碳酸盐岩剖面两个井段的岩性剖面和测井资料特点不能等量齐观。在测井方法中,要注意声波、密度和中子是划分岩性的主要方法,微电极和自然电位对淡水泥浆砂泥岩剖面很有用,自然伽马和中子伽马对碳酸盐岩或盐水泥浆砂泥岩剖面很有用,电阻率和井陉只作参考。在实际生产科研中,也常用曲线重叠法划分岩性,如密度-中子孔隙度曲线重叠、或声波-密度-中子孔隙度曲线重叠等。
油气层层组分级
一般与沉积旋回分级相对应,分为四级:
含油气层系(一级沉积旋回)
油层组(二级沉积旋回)
砂岩组(三级沉积旋回)
单油层(四级沉积旋回)
1.含油气层系: 含油气层系相当于一级沉积旋回。每一套含油气层系都有自己的构造发展史和沉积条件,形成不同的岩性、岩相特征。
一个含油气层系相当于整套油气层。
2. 油气层组: 油气层组是二级沉积旋回中油气层的沉积环境、分布状态、岩石性质、物性特征、流体性质相似的含油气层段。
3.亚组(砂岩组): 亚组又称砂岩组或叫复油层。它相当于三级沉积旋回。油气层组内相邻的含油气砂岩集中发育的层段划为一个亚组。
4.单油气层: 单油气层俗称小层,简称单层。是含油气层系中的最小单元。单油气层内部的岩性、物性基本一致,具有一定厚度和一定的分布范围,上下被不渗透岩层分隔。
油气层对比:在邻井之间和研究区范围进行储油气层的横向连续性追踪。油层对比是研究油层空间展布和连通情况的基础。
隔层和夹层
隔层: 是指稳定分布于两个渗透性岩层中间的不渗透岩层。隔层的特点是封闭性好,平面分布较稳定,具有一定厚度。
夹层:是指夹在渗透层内部的非渗透层。夹层的特点是平面分布不稳定,厚度较小。
油气层对比的步骤:
① 选择好对比标志层;
② 建立对比标准剖面;
③ 对比各单井内层组界线;
④ 进行全区统层,达到统一层组界线的目的。
标志层(marker beds):在地层剖面中,具有固定层位,特征明显,在一定范围内能追踪的岩层或岩层组。
油气层对比方法
(一)油气层组对比方法
利用标准层对比油层组
利用标准层对比油层组,首先应研究标准层的分布规律及二级旋回的数量及性质;
二级旋回的数量决定了油层组的多少,二级旋回的性质应参考一级旋回的性质而定;
标准层用于确定对比区内油层组间的层位界限。
(二)亚组对比方法
利用沉积旋回对比砂岩组
在油层组内,根据岩石组合性质、演变规律、旋回性质、电测曲线形态组合特征,划分若干三级旋回;
分析各三级旋回性质、岩石组合类型、演变规律、旋回厚度变化规律及电测曲线组合特征,用标志层或辅助标志层控制旋回界线;
各三级旋回按水进型考虑,砂岩组顶部具有一层泥岩,可作为对比时确定层位关系的具体界线。
规律。
(三)利用岩性和厚度对比单油层
在油田范围内,同一沉积时期形成的单油层,不论是岩性还是厚度都具有相似性;
在三级旋回内,根据单砂岩发育程度、泥岩层的稳定程度将三级旋回细分为若干韵律,韵律内的较粗粒含油部分即为单油层;
按岩性相似、厚度相近原则,在四级旋回内进行单层对比。
湖相沉积砂体井间连通关系的确定
湖相沉积的砂体,分布广泛、类型单一、层位稳定、厚度均匀变化,层间无明显的切割和冲刷现象。在500m井网控制下,只要砂体层位相对应,就可以判定井间两个砂体是连通的。
河流相沉积砂体井间连通关系的确定
(1)不同单元砂体间无夹层纵向连通关系的确定
单元间无夹层或仅有m类小夹层的切迭型厚砂岩,上下两单元互相连通。
(2)不同单元砂体间有夹层纵向连通关系的确定
单元间有B类夹层的迭加型厚砂岩,上下两个单元基本上是不连通的。
(3)同一单元同一亚相砂体间连通关系的确定
同一沉积单元同一亚相(或微相),即同一河道砂体或同一泛滥沉积的砂体,只要层位互相对应,井间两个砂体是互相连通的。
(4)同一单元不同亚相间砂体连通关系的确定
主要指河道砂与被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