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岳西县八年级物理下册 12.3 机械效率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机械效率》教学设计
过程与方法:通过参与探究斜面机械效率的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验中培养合作精神,养成事实求是、尊重实验结果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理解机械效率。
【教学难点】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及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
【教学关键】讲清机械效率概念且通过探究活动进一步理解这一物理量
【教学资源】摩擦较大的木板、木块、垫块、弹簧测力计、刻度尺、 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知识回顾
(1)、功的计算式是什么?
(2)、你如何理解功的原理?
2、例:通过一动滑轮用60 牛的拉力提起重为100牛的重物,使重物提高2米。(1)拉力做多少功?(2)如用手直接提起做功多少?
解(1)拉力做的功是:
S=2h=2×2m=4m
(2)如用手直接提起做的功是:
W手=Gh=100N×2m=200J
W机械=FS=60N×4m=240J
为什么利用机械做的功大于直接用手做的功呢 ?
(学生思考回答)
二、新课教学
1、想想议议:
你会选哪种方法呢?
(学生交流讨论)
师生共同探讨三种方式做功情况:
方式一人提沙子做的功有:1、对砂子做功;2、对桶做功;3、克服人自重做功
方式二人拉滑轮做的功有:1、对砂子做功;2、对桶做功;3、对动滑轮做功
方式三人拉滑轮做的功有:1、对砂子做功;2、对口袋做功;3、对动滑轮做功
2、对三种方式进行综合分析可得:有用功、额外功、总功
有用功W有用――对人们有用的功(人们为达到目的而做的功或为完成目的不用机械直接用手做的功)
额外功W额外――没有价值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总功W总 ――有用功与额外功的总和,即人对机械做的功或动力做的功,W总 = W有用 + W额外。
3、牛刀小试――巩固新知
(1)、一个人用水桶从井里打水,有用功是什么?额外功是什么?若桶掉在水中,把装满水的桶捞起来,则有用功又是什么?额外功又是什么?
(2)、使用下面的滑轮组,用力匀速拉动物体水平移动一段距离,有用功是什么?总功是什么?
使用滑轮组的目的是拉动物体水平移动,所以克服物体与地面的摩擦力做功是有用功。
(3)、某斜面长为S,高为h,有一重力为G的物体被拉力F沿斜面从底端匀速拉至顶端。若物体所受阻力为f,则此时的有用功为 Gh ,总功为 FS ,额外功为 f S 。(图形见课件)
4、请你计算出三种方式中有用功和额外功分别是多少吗?
师生共同分析:
三个活动中的有用功都是对沙子做的功,即
W有用=Gh=100N x 6m=600J
活动1:额外功是对人和桶做的功,即
W额外= W人+ W桶= G人h+ G桶h=(400+20)N x 6m=2520J
活动2:额外功是对动滑轮和桶做的功,即
W额外= W动+ W桶= (G动+ G桶)h=(10+20)N x 6m=180J
活动3:额外功是对动滑轮和袋做的功,即
W额外= W动+ W袋= (G动+ G袋)h=(10+5)N x 6m=90J
哪你希望额外功多些还是少些呢?为什么?
1 2 3 有用功(J) 600 600 600 额外功(J) 2520 180 90 总 功(J) (3120) (780) (690) 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19.2%76.9%87.0%
没有!因为使用任何机械时都有额外功,从而使得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 。
例:一台起重机将重3600N的货物提高4m。如果额外功是9600J,起重机做的有用功是多少?总功是多少?机械效率是多少?
解:已知:G = 3600N h = 4m W额外 = 9600J
求 : W有用、 W总 和 η
使用起重机的目的是提升物体,因而克服物体重力所做的功即为有用功:
W有用=FS=Gh =3600N×4m=1.44×104J
起重机做的总功为:
W总=W有用+W额外=1.44×104J+9600J=2.4×104J
因此,起重机的机械效率为:
η=W有用/W总 = 1.44×104J÷2.4×104J=60%
(关键:弄清使用机械的目的是什么,为完成这个目的做的功才是有用功。)
6、小常识:一些机械的机械效率:
滑轮组:50%-70% 起重机:40%-50%
抽水机:60%-80% 柴油机:28%-40%
提高机械效率,更充分的发挥设备的作用,有着重要的经济意义,该如何提高机械效率呢?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