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女性形象研究综述.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聊斋志异》女性形象研究综述
第2O卷第1期
2002年1月
泉州师范学院(社会科学)
JournalofQuanzhouNormalCollege(SocialScience)
Vol_2ON0.1
Jan.2002
《聊斋志异》女性形象研究综述
颜莉莉
(泉州师范学院中文系,福建泉州362000)
摘要:本文将历年来有关《聊斋志异》女性形象的研究分为三个阶段,并分析不同阶段的研究
特点.
关键词:《聊斋志异》;女性形象;研究领域
中图分类号:1207.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224(2002)01—0059—03
作为中国古代文言小说的巅峰之作,《聊斋志
异》从清初诞生伊始即受到世人的瞩目.从诗坛盟
主王士祯的题赠以及清中叶的冯镇峦,何守奇,但明
伦数家评点,直至今日蔚为大观的蒲学聊学,三百多
年过去了,研究领域涉及蒲松龄的生平家世,有关文
献资料的搜集与整理,文本内容,艺术手法,创作心
理等等,研究的触角堪称无所不至.《聊斋志异》近
五百篇小说中涉及女性题材的内容约有一百九十多
篇,塑造的女性形象约有二百五十多人,不仅数量众
多,而且反映出来的思想十分复杂.因此《聊斋志
异》的女性观,婚恋观倍受学者们所关注.
一
代有一代之文学,一代亦有一代之批评.受
时代环境因素,学术研究氛围等影响,不同时期对
《聊斋》的女性世界研究角度不一,侧重点各异.清
代沿袭传统小说的批评方式——评点,虽时有一些
精彩的片言只语,却未能形成较严密完整的理论体
系.而进入2O世纪后的关于《聊斋》女性世界的研
究,以8O年代为界,约略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8O年代以前的研究.鲁迅先生在
《中国小说史略》中言;《聊斋志异》独于详尽之外,
示以平常,使花妖狐魅,多具人情.和易可亲,忘为异
类,而又偶见鹘突,知复非人,指出了《聊斋》塑造
花妖狐魅等女性形象,采用的是现实主义与浪漫
主义相结合的手法.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这些异
类的现实性的关注.此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的研
究视野集中于《聊斋》女性形象,尤其是封建社会妇
女悲惨命运问题上对现实的批判.一些有关研究
《聊斋》女性形象的论文和专着以及解放后出版的各
种《中国文学史》,侧重于挖掘《聊斋》诸多女性形象
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反封建反礼教思想.指出,蒲松
龄在作品中热情歌颂青年男女追求爱情自由,反对
封建礼教,通过狐鬼花妖与人间男子的恋爱故事,塑
造了追求个性解放,性格鲜明的女性形象和一部分
痴情男子形象.同时,批判了喜新厌旧,始乱终弃的
现象,抨击封建伦理对女性身心的残害.在一些论
文中,充分肯定了蒲松龄女性观中的积极因素,如对
纯真爱情的歌颂,对自主择婚的肯定等.也指出了其
中的落后消极面,如肯定一夫多妻制.宣扬贞操节烈
观,以及一定的宿命思想.
这一时期就女性问题展开专章论述的论文并不
多,主要是一些关于关于《聊斋》思想内容的综合论
述,其中不少涉及了对《聊斋》女性问题的研究.如
徐士年《试谈(聊斋志异)的思想性》,刘世德的《鬼狐
史块垒愁》,聂石樵《(聊斋志异)思想内容简论》,夏
绀弩《谈(聊斋志异)》等等;专着有杨柳的《(聊斋志
异)研究》,何满子《蒲松龄与(聊斋志异)》,任访秋
《(聊斋志异)的思想性及艺术性》等等.
第二阶段:8O年代的研究.8O年代是古代文学
研究模式的转变时期,同时也是《聊斋》研究的丰收
时期.山东大学成立了蒲松龄研究室,先后出版了
四辑的《蒲松龄研究集刊》,淄博市成立了蒲松龄研
究所,并出版了《蒲松龄研究》季刊,全国性的学术性
收稿日期:2001—09—10
作者简介:颜莉莉(1974一),女,福建永春人,助教,华东师大在读硕士.
60泉州师范学院(社会科学)2002年1月
讨论会和国际性学术讨论会相继召开.随着对蒲松
龄与《聊斋》研究的重视和深入,一系列关于《聊斋》
女性形象与婚恋问题的专论出现了.如夏绀弩《(聊
斋志异)关于妇女的解放思想及其矛盾》,唐富龄《论
(聊斋志异)对爱情题材的拓展》,孙一珍《(聊斋志
异)女性的心灵美》,赵美科《略论蒲松龄的爱情观》.
辜美高《蒲松龄的妇女,爱情与婚姻观》等论文.都将
《聊斋》中的女性篇章独立出来作深入的研究,且角
度各异.观点新颖独到.打破了前期研究相对沉闷的
局面.孙文指出蒲松龄着意从妇女真挚的感情,美
好的理想,高尚的品德等方面来提示人物心灵美.
并从四个方面作了分析:一,表现少女的真情实感
和生活理想.二,着意女子的才智.三,复仇女
性.四,济困扶危,成人之美的女性形象.赵文认
为《聊斋》中大量女性形象扩大了人们的视野,反映
了初期民主主义思想因素,书中那些大胆追求情爱.
追求个性解放的男女正是《红楼梦》中贾宝玉,林黛
玉形象出现的先驱.指出了从《聊斋》到《红楼梦》关
于女性理想的一脉相承性.辜文指出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