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10年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历史.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 10
江苏省2010年高中学业水平测试
历史
(一)单项选择题w.w.w.k.s.5.u.c.o.m
1.《史记·齐太公世家》:“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东就国……”这段材料反映了西周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
[解析]本题是一道情境性材料选择题,考查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考查学生的材料阅读与信息解读能力,要求将有效信息与所学知识结合起来加以分析。本题属于容易题。
[答案]B
2.源远流长的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下列图片呈现的汉字字体最早出现的是
A B C D
【解析】本题是一道情境性选择题,考查汉字的起源与演变情况,寄寓了对汉文化的人文精神的关怀,其实是文化史常识的考查,图片提供的四种字体,???征明显。本题属于容易题.
【答案】C w.w.w.k.s.5.u.c.o.m
3.建国后,在黄淮地区相继出土了一些汉代铁铧和铁犁壁(起松土、碎土、起垅的作用),这些文物可以印证当地在汉代
A.刀耕火种方式已经普及 B. 耕作农具得到改进
C. 铁器开始用于农具制造 D. 使用了先进的曲辕犁
[解析]本题是引导历史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的选择题,它从古代农业经济的农具考古入手,列举了先秦、春秋、汉和唐的有关史实,考查学生准确识别史实和推断历史现象的能力。本题属于容易题。
[答案]B
4.“朝为田舍郞,暮登天子堂”是古代中国许多知识分子的追求,隋唐以后他们实现这一理想的主要途径是w.w.w.k.s.5.u.c.o.m
A.参加科举考试 B.等待朝廷察举 C.投笔从戎戍边 D.投作官吏幕僚
[解析]本题为情境性的识记类选择题,考查学生对古代中国主要选官制度的识记情况,考查其再认再现和迁移能力。本题所选考点为新增点,属于容易题。
[答案]A w.w.w.k.s.5.u.c.o.m
5.某校高二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到以下三位江苏近代历史人物的有关资料。这三位历史人物的共同之处是
张 謇 荣宗敬 荣德生
①他们积极创办近代民族企业 ②他们的企业以重工业为主
③他们创办的企业在一战期间得到迅速发展 ④他们推动了近代江苏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解析]本题是一道情境性组合选择题,以江苏近代人物为载体,设置了研究性学习的情境,考查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史实,要求学生具有识记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属于中等难度题。
[答案]B
6.右侧是一幅民国时期时尚女性的图画,它从一个侧
面反映了民国时期在风俗文化领域出现的新变化。
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人们的生活已经完全西化
B. 大部分国人已采用西方生活方式
C. 中西文化习俗共存共容
D. 国人固守自己的传统社会习俗
[解析]本题是一道图片型的情境材料选择题,考查近代以来社会生活领域出现的新变化。要求学生透过图片信息看出历史特征。本题的选项之间虽然比较接近,由于错误选项的表述呈现绝对化倾向,因此,它属于容易题。
[答案]C
7.以下是1917年——1921年《每周评论》和《新青年》所发文章的主题统计,观察图例,结合所学知识,能够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马克思主义成为当时中国思想界的一股强大思潮w.w.w.k.s.5.u.c.o.m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唯一途径是报刊
C.为《每周评论》、《新青年》撰写文章的都是马克思主义者
D.《每周评论》和《新青年》最关心的主题是西方习俗礼仪
[解析]本题是一道情境性材料选择题,必须了解五四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情况,考查学生解读统计图的能力,题干和选项都适度地超越了教材的表述,要求学生结合材料情境及所学知识进行正确的推断。本题属于中等难度题。
[答案]A
8.孙中山认为: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则亡。为此,他于20世纪20年代毅然改组国民党,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其中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含义是w.w.w.k.s.5.u.c.o.m
①反对帝国主义 ②“耕者有其田”
③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④“制定劳工法”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