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翻译需要考虑的9个因素.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检测自己是否可以做职业译员
中国和西方对职业翻译的定位存在差异:西方认为以翻译为主要谋生手段的(自由职业者为主)人员是职业翻译,包括在高校和翻译公司兼职的部分人员(例如AIIC和FIT成员)。而以教学为主要谋生手段的高校教师和其他人员不属于职业翻译。按照这样的定义,截止到2010年8月,全球有89名工作语言含中文的AIIC成员,大陆有28名,但集中在北京和上海。由于笔译很难统计,我们无法给出具体数据。因此,很多翻译公司声称自己拥有上千名职业翻译恐怕都要另当别论了。本文使用“职业翻译”指符合职业要求、按照职业规则和标准从事这一职业的人,除以上特指人员外,还包括部分高校教师或市场承认的部分兼职人员,即包括那些并不以翻译为主要谋生手段的人。换句话说,本文使用“职业翻译”更多强调的是其“职业行为”特点和规律,而不是对翻译者社会职业归属的划分标准。
市场上招聘一个真正的翻译有9个因素需要考虑:(1)职业性,即翻译任务的多种功能(译者/译员、编辑、译者/术语工作者、口笔译工作者、项目经理、本土化人才、术语专家……;(2)母语与工作语言。市场通常需要特殊语对的翻译。准备做翻译的人除母语外最好还能使用两种、甚至三种以上语言;(3)特殊专业领域。无论是企业或机构招聘,还是作为这些企业或机构的长期合作翻译,某些专业领域的翻译是需求最高的,尤其是科技发展最前沿的领域;(4)译者/译员有专业背景。无论是作为企业招聘还是自由职业者,如果你是某一专业领域的专家,那在打分时会得到加分。(5)工具的使用。企业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因此,当企业考虑引进新设备和工具用于机辅翻译时,最希望的是译者能够使用这些工具,以提高效率和质量;(6)受教育背景。市场对翻译培训机构的特长和质量都有一本帐,他们会根据口碑和需求招聘他们认为合适的专业硕士,或者说与其专业结合的翻译专业硕士(成熟市场特征之一);(7)经验。经验是任何时候都十分重要的打分标准之一。当然,也不排除有机构或企业有意愿和能力在招聘后再对译者进行专门的培训。但对大多数企业而言,应聘者拥有相关领域经验是必要的条件之一。培训期间的实习则是获得经验的重要途径;(8)能力。企业采用测试或考试方法对应聘者进行筛选已经是家喻户晓的事情,除非一个应聘者的各方面条件与招聘岗位描述的能力完全吻合,(9)计算机等工具的使用。真正意义上掌握“信息工具”(格式、软件、材料、平台、数码、转换、文档使用、安装和卸载、系统设置、提取、建立模型、宏观操控、语言编程功能与特性,等等)已经成为应聘和招聘不可或缺的条件。(Gouadec,2009:260—261)
Gouadec根据市场招聘规律和对翻译素质的研究设计了一个答卷,专门用于计划参加翻译培训和培训后的学员进行自测。通过回答以下问题,每个人可以进一步了解自己,看自己是否适合从事翻译工作。(2009:262)
学员自测表
内容 是 否 1 翻译是一种名副其实的事业 2 我对所有与计算机相关的东西都感兴趣 3 我永不放弃:我永远能找到解决方案 4 我喜欢所有技术性的东西 5 我完全能够承受紧张和工作压力 6 我条理性很强,且一丝不苟 7 我不害怕每天工作14小时 8 团队工作很适合我,我喜欢谈判 9 我心甘情愿接受别人对我的工作提出批评 10 英特网?棒极了! 11 我办事能力很强,什么都不怕 12 我准备放弃整个(部分)假期 13 我能适应任何环境 14 我对任何东西都好奇 15 我是一个完美主义者 16 我随时准备调整自己的时间安排 17 我喜欢与别人接触,哪怕气氛有些紧张 18 我喜欢的职业是让我不断重新调整自己 19 翻译单调或乏味的资料我无所谓 20 我喜欢语言
如果学员全部选择“是”,这意味着他具备翻译的所有基本素质。如果在前十个问题中有一项是“否”,情况还可以,有两项“否”,则需慎重,有三项“否”则意味着翻译对这名学生而言无论是职业上还是个人前途上都不会灿烂辉煌。
11-19项不起决定作用,例如,经验可以在后来的工作中获得。第20项喜欢或不喜欢语言本身对于未来的翻译而言都无足轻重。(详见Gouadec,2009:262—263)
还是按照Gouadec的观点,翻译素质集中体现在五个基本点上:娴熟掌握工作语言;掌握双语文化;(通过培训或个人努力)娴熟掌握相关专业领域知识;懂得何谓翻译、翻译要求、拥有相应条件并了解翻译要义;不与其他翻译或同事比高低,而是用职业态度做职业事。(同上)
如果学员确定自己有可能经过培训成为翻译,接下来要解决的问题是选择自己感兴趣或有特长的领域,文学?科技?编辑?媒体翻译?法律?经贸?经济?金融?保险?汽车?环保?当然,这一选择也要参考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