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爱珍藏在心底.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青春期心理教育
把爱珍藏在心底
讲座时间:2015年10月13日
讲座地点:C102班教室
讲座对象:八年级全体学生
主讲人:周秋香
在我们这个国度里,在课堂上谈早恋问题,有点不适应的感觉。而在现实中,确实有这样的现象,并且有的还出现了一些不良后果。因此,回避这个问题是不行的,越回避越不利用于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对待早恋问题,中学生是很蒙眬的。为了弄清有关早恋的内容,为了让大家更易于接受,我用的题目是掀起早恋的面纱。让我们慢慢地走近它,轻轻地掀起它的面纱,初步地认识它。
谈早恋,首先要弄明白什么是早恋。什么是早恋呢?顾名思义,早恋就是过早地谈恋爱,是青少年过早地发生或发展的恋爱现象。
十二三岁的初中生谈恋爱应算是早恋,因为他们的生活既不能自立,年龄也远远不到法定最低婚龄。中学生还在求学,学习费用、生活费用都要靠父母供给;我们年龄还小,这样的年龄是学习的最好年龄。在这个时候,如果你真的恋爱了,那无疑就是早恋。
一、怎样看待男女生的交往
大家知道,中学生的年龄一般在十一二岁到十四五之间,这个阶段处于青春发育期。进入青春期后,慢慢会出现第二性征,所谓第二性征是指性发育的外部表现,比如男同学开始长胡须了等等。
随着身体的发育,心理上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比如对自我的关注增强,对异性的好奇增强等等。他们想了解另一个世界是怎样的一个世界,想了解在异性眼里自己是怎样的形象。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对异性有好感,对异性有倾慕之心,总想接近异性,愿意和异性交往,这是一种生理机能的逐步成熟在青少年身上反映出来的青春萌动意识,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和心理变化。这种变化主要是出于好奇和模仿心理,谈不上什么深厚的感情基础。这样的行为往往是幼稚的、群体的、混乱的和盲目的。
由于青少年对社会的认识还很肤浅,世界观还没有完全形成,常凭着一时的冲动而表露衷情,十之八九没有肯定的结果。
在我们的头脑中,的确存在着这种把男女同学间的正常交往,神经过敏地当作“恋爱问题”来对待的现象,这些过于简单的判断和伴随而来的过激做法,往往会引起青少年的反感。
由于男女生的交往是一种正常的交往,所以我们要坦诚地面对,在交往过程中不要出现一些不得体的表现。男女生交往不得体的表现大致分为这样几种类型:
第一、炫耀型。这种类型的人以男生居多,他们喜欢在女生面前吹大牛,摆阔气,把自己装扮成英雄。
第二、多情型。这种类型的人自作多情,一厢情愿地讨好异性,哪怕对方给自己一人微笑就想入非非,这样的人缺少自知之明,也不知道尊重别人。
第三、紧张型。这种类型的人内心深处产生了想接近异性的意愿,可又拼命地否认、压抑它,觉得这种想法是下流的、不应该的,故而在与异性的交往过程中紧张,局促不安。
二、青少年应该如何与异性交往
虽说男女生的交往是很正常的,但是,我们在交往过程中也一定要把握一个度,使我们的交往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正确适度把握异性同学之间的交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我们要做到“三宜三不宜”。
第一、交往宜泛不宜专。与异性同学的交往要尽可能地广泛一些,对周围的异性同学都普遍地交往,而不是专门同某一两个异性同学交往。特别要注意的是要避免单独与异性同学在一起的机会,如果经常单独和异性同学在一起,就容易使自己过早地陷入感情的漩涡。
第二、交往宜短不宜长。与某一异性同学的交往时间不宜过长,要尽可能地短一些。在与异性同学的交往中注意时间短些,范围广些,接触面宽些,就可以了解各种禀赋、气质的异性同学,这会使人有更多的受益,变得更为成熟。
第三、交往宜疏不宜密。前面说的“短”与“长”是指时间的长短,这里说的“疏”与“密”是指次数的多少。男女同学的交往频率要疏一些,次数要少一些,不要老想着与异性同学接触或者只喜欢与异性同学交往。
由于青少年心理的发展,他们对异性产生好奇、关心、爱慕和接近的心理与行为,这些心理和行为都属于正常现象,我们对此不必大惊小怪,不必进行干涉。
这里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正确区分“友情”和“爱情”。友情姓“友”,是朋友之间的友好交往,友情往往是开诚布公的,具有多向性的特点;爱情姓“爱”,是自己和所爱者之间的心心相印,爱情往往比友情隐蔽,具有单一性的特点。它们之间有着严格的区别,当你与异性接触的时候,如果你渐渐地感到对方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分开后就会思念,心中涌起和对方在一起的热望,那么就应该引起注意,因为,你可能已经越出友情的界限,跨向爱情的禁区了,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你可能已经开始早恋了,或者你有早恋的倾向了。
三、早恋的原因
中学生出现早恋或者早恋倾向,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分为内部的生理原因、心理原因和外部的社会原因。
(性)早熟是中学生早恋的生理原因。早熟是指青少年生理发育成熟,较之同龄的历代人提前达到了习惯认为的生理标准。由于营养条件、居住环境、社会信息化等原因,青少年的青春发育期提前了,生理上的变化随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