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SNS社交网络对本科生人际交往影响以人人网为例》.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博文杯”大学生百项实证创新基金项目申请表
项目名称:校园SNS社交网络对本科生人际交往的影响
——以人人网为例
指导老师:熊会兵(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
张 戡(金融学院副教授)
项目主持人:贾镒萌1
项目参与人:白德龙 刘 柳 韦馨惠 周 俊2 翟 柯3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博文杯”大学生百项实证创新基金项目申请表
项 目 名 称 校园SNS社交网络对本科生人际交往的影响
——以人人网为例 主持人 贾镒萌 联系方式 电 话 电子信箱 954941395@ 主持人已有成果 1.参加“人才租赁模式下大学生就业观念的探析”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获国家级立项
2.两次获得三等等人民奖学金
参加人 姓 名 学 院 专 业 年 级 白德龙 金融学院 金融(CFA方向) 10 韦馨惠 金融学院 金融(CFA方向) 10 周俊 金融学院 金融(CFA方向) 10 刘柳 金融学院 金融(CFA方向) 10 翟柯 统数学院 信息与计算机科学 09 项目论证(包括:1、选题依据。2、学科交叉和创新。3、调研时间、地点、方式、内容等。4、成果形式等)
项目论证详见附件
目录
一、 研究背景 4
(一)社会网络的发展 4
(二)社交网络的产生与发展 4
(三)人人网的崛起 5
二、 选题依据 6
(一)理论依据 6
(二)现实依据 7
三、 课题价值 7
(一)调研目的 7
1. 了解并探讨本科生对人人网的运用状况 8
2. 了解并分析人人网对本科生社交圈的影响。 8
3. 了解本科生对人人网的满意程度。 9
4. 总结分析数据,研究并探讨合理的人人网的时间运用分布 10
(二)课题意义 10
(三)可行性分析 11
四、 学科交叉和创 12
(一) 学科交叉 12
(二) 课题创新 13
1. 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 13
2. 求真务实 13
3. 科学性: 13
4. 时事性: 13
5. 全面性: 13
五、 调研设计 14
(一) 调研思路: 14
(二) 调研步骤: 16
(三) 调研对象: 17
(四) 调查方法: 17
(五) 调研时间地点安排: 18
(六) 数据处理: 20
六、 成果形式 20
(一) 研究报告 20
(二) 学术论文 20
(三) 有效调查问卷的回收 20
(四) 发布相关新闻报道,保存图片、影像资料 20
七、 参考文献 21
八、 附录 22
( 关于人人网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的调查问卷(网络版) 22
( 关于人人网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的调查问卷(现实版) 25
九、 学院及学校意见表 27
【附件】
校园SNS社交网络对本科生人际交往的影响
——以人人网为例
研究背景
社会网络的发展
社会网络,是指社会个体成员之间因为互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体系,社会网络关注的是人们之间的互动和联系,社会互动会影响人们的社会行为。
现今社会是一个高度重视人际发展的的社会,所以,就社会网络的研究分析,前人已有不少总结。从30年代到60年代,在心理学(主要是移居美国的具有格式塔研究传统的德国社会科学家如K.勒温(Lewin)对群体结构的研究、J.莫雷诺(Moreno)开创的社会计量学研究以及F.海德(Heider)对社会态度、社会均衡的研究等)、社会学(莫雷诺等)、人类学(布朗、纳德尔等对社会结构的研究、梅奥等人对霍桑工厂的研究、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巴恩斯、米歇尔等人的研究)以及数学(特别是欧拉开创的图论、代数模型研究)、统计学、概率论研究领域,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构建“社会结构”概念,认真思考社会生活的“网络结构”,各种网络概念(如中心性、密度、结构平衡性、结构均衡性、区块等)纷至沓来,到1967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米尔格伦(Stanley Milgram)“六度分离”理论的提出,“,社会网络”一词渐渐步入学术殿堂。
对于社会网络,前人所持有的观点便有:世界是由网络而不是由群体或个体组成的;行动者之间的关系是资源流动的渠道;网络结构环境影响或制约个体行动,社会结构决定二元关系的运作等。
社交网络的产生与发展
伴随着科技水平的飞速提高,网络应用的普遍化,互联网已经走入了我们的生活。在web2.0模式的产生背景下,社交网络,在社会网络的基础上得到了发展。
社交网络即社交网络服务,源自英文SNS(Social Network Service)的翻译,中文直译为社会性网络服务或社会化网络服务,意译为社交网络服务。社交网络含义包括硬件、软件、服务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