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试题及答案]中国古代文学史——元杂剧.pdf

发布:2024-06-29约5.19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国古

代文学史——元杂剧

戏曲的形成和宋金时期的民间戏曲

我国戏曲艺术经历了漫长的孕育过程,到宋金时期而渐趋成

熟,为元人杂剧的产生准备了充分的条件。根据一些残余的文献

记载来考查,原始社会已出现反映农牧业生产的歌舞。此后随着

阶级社会的出现,巫风盛行,从《诗经》中有关祭祀的舞乐和《楚

辞九歌》·来看,它们歌舞的内容主要是对于祖先或神灵的祝颂,

但有些也包含了萌芽状态的戏剧因素。到春秋、战国之际,在专

司祭祀的巫觋以外,又产生了专门供人娱乐的俳优。俳优虽然只

是以滑稽的语言行动来替宫廷贵族制造笑料;然而他们的出现也

有利于戏曲艺术中喜剧因素的积累。西汉统一帝国建立后,以竞

技为主的角抵(即百戏)开始盛行,它广泛地汇集了民间的表演艺

术,并且接受了西域文化的影响,其中包括《东海黄公》一类的

戏剧性故事的演出。汉乐府吸收的燕赵之讴“,秦楚之风”,以及

汉魏以来在民间流行的平调、清调、杂舞、杂曲,也都辗转流传,

给唐宋以来组成戏曲艺术的歌舞、音乐以影响。在南北朝对立时

期,由于北朝的社会矛盾更复杂,也更尖锐,出现了拨头“”、代“

面”、踏摇娘“”、参军“”等具有一定故事内容和战斗意义的表演艺

的逐步成熟,为我国戏曲的形成准备了良好的条件。但由于我国

封建社会进展的迟缓和戏曲需要融合多种艺术因素的特点,民间

歌舞和各项表演艺术中虽然都有一些戏剧性质的演出,却始终没

有发展成为真正的戏曲。

从唐代到宋金时期,是我国戏曲的形成期。唐代各种艺术都

获得了高度的发展,它们从多方面推动了戏曲的诞生。燕乐“”集

中了隋唐时期民间和外来乐曲的成就,完成了中国音乐声律的大

转变,宋元戏曲的乐调主要是按照燕乐的宫调来分配的。唐代舞

蹈有软舞“”、健舞“”之分,而且产生《樊哙排君难》一类故事性相

当强的演出,对后来杂剧的表演艺术有直接的影响;参军戏更为

盛行,而且已有歌唱和音乐伴奏。唐代中叶以后,伴随着城市经

济的繁荣,城市中开始出现集中的游艺场所,如首都长安的慈恩、

青龙、荐福、永寿等大寺院。与此同时,变文、市人小说、以及

文人传奇小说的产生和流行,为后来的戏曲提供了丰富的题材。

北宋时在唐参军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杂剧和后来的金院

本都是戏剧的雏形。杂剧分艳段、正杂剧、杂扮三部分演出。艳

段类似话本的入话“”;正杂剧共有两段,演出完整的故事;杂扮则多

为调笑性质的段子。演员也由参军戏的两个角色扩充到四人或五

人为一场。演员有属于官方的教坊钧容直“”、诸军缴队“”和民间

的露台子弟“”(注:《东京梦华录》元“宵”条:“(宣德)楼下用枋木垒

成露台一所,采结栏槛,。。教坊钧容直、露台子弟,更互杂剧。”

驾登宝津楼诸军呈百戏”条:其村夫者以杖背村妇出场毕,“

后部乐作,诸军缴队杂剧一段,继而露台子弟杂剧一段,。。”)。

《东京梦华录》记载中元节演出《目连救母》杂剧的情况时说:

构肆乐人,“自过七夕,便搬《目连救母》杂剧,直至十五日止,

观者增倍。”可以推知杂剧盛行的状况。金代院本的文献较少,从

现存资料看来,它与杂剧有很多相似之处。《辍耕录》载有院本

名目六百九十种,从其中如《杜甫游春》、《陈桥兵变》、《张生煮

海》等剧目和人物家门“”分别的细致看,可见当时表演艺术的进

展。而解放后山西侯马金墓出土的舞台演出砖俑也证明了《辍耕

录》院本演出由五人扮演的说法。

宋金说唱文学主要有鼓子词、词话和诸宫调等。当时创作和

表演诸宫调的民间艺人很多,在市井瓦舍中独成一家。从现存的

《西厢记诸宫调》和《刘知远诸宫调》残本来考查,诸宫调的故

事内容比唐变文更丰富,乐曲组织也更多样,而且初步注意了说

白和歌曲的分工,直接导致以曲白结合表演故事的元杂剧的产生。

北宋的傀儡戏有杖头傀儡、悬线傀儡、药发傀儡、肉傀儡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