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路基工程地基处理技术规程》规范科研-岩溶、采空区灌浆精品.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铁路路基工程地基处理技术规程》
规范科研—岩溶、采空区灌浆
中国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2009年
目录
1、铁路路基岩溶(采空区)处理技术研究目标
2、岩溶路基工程地质评价
2.1 岩溶发育程度与岩溶塌陷
2.2 地下水动态特征与岩溶塌陷
2.3 覆盖层特征与岩溶塌陷
2.4 岩溶塌陷现状分析
2.5 岩溶塌陷评价分区
3、路基岩溶治理方案
4、设计原则 设计参数
目前通过全面收集已有灾害整治成功实例,提出路基岩溶灾害防治技术设计原理、方法和路基岩溶灾害防治施工的检测标准。表
岩 性 塌陷个数
(个) 面积
(km2) 塌陷密度
(个/km2) 粉质土 128 8.78 14.57 含砾粉质粘土 18 1.46 12.3 粘
土 冲洪积 37 3.47 10.67 坡残积 128 14.42 8.88 残 积 6 1.35 4.44 砂砾石 2 0.68 2.95 由此可见,易遭潜蚀和液化的粉质土、粘土均有利于塌陷坑的形成。
覆盖层的结构与塌陷也有一定的关系,以混杂结构及一元结构抗塌性较弱。如下表2.3-2:
覆盖层结构与塌陷数量统计分析 表2.3-2
覆盖层结构 塌陷数量
(个) 占比例
(%) 分布面积
(km2) 塌陷密度(个/km2) 一元 粘性土 188 58.9 18.06 10.41 二元 粘—砂砾 26 8.2 2.99 8.69 多元 粉质—砂砾—粘土 15 4.7 2.05 7.33 混杂 粉质—粘质—砾砂石 90 28.2 6.25 14.43 据塌陷点统计资料结果,桂林市西区及临桂一带,岩溶塌陷点覆盖层厚度多在10m以内,塌陷坑与土层厚度关系有以下统计结果(表2.3-3)。在相同土质和结构覆盖层中,不同厚度的岩溶地面塌陷频率有着明显差别。在地下水位波动范围内,覆盖层越薄,其塌陷频率越高,但其单个塌陷坑规模也较小,塌陷频率与覆盖层厚度成反比例关系,塌陷坑规模与覆盖层厚度则成正比例关系。
塌陷坑与土层厚度统计分析 表2.3-3
覆盖层厚度(m) 2 2~4 4-6 6-8 8-10 10-12 >12 合计 塌陷坑数(个) 97 72 69 56 22 2 1 319 占比例(%) 30.41 22.57 21.63 17.55 6.90 0.63 0.31 100
2.4 岩溶塌陷现状分析
既有铁路岩溶地面塌陷多集中在岩溶发育的东安永岁、兴安灵川~二塘地区灵川~二塘灵川~二塘东安永岁岁兴安兴灵川~二塘 ———岩溶发育程度评分值,最大值为40。
评分因子有岩石可溶性分组、钻孔岩溶率、剖面面岩溶率、地貌类型。
———覆盖层评分值,最大分值为30。
评分依据因子有厚度、性质、组合结构;
——-为岩溶水动力条件评分值,最大分值为30。
评价因子有水位与基岩面的距离、水位涨幅、变动频率。
各因子组合与评分表如下:
湘桂线路基岩溶塌陷评价因子组合与评分 表2.5-1
主要因数 组合因素 因素水平 因素水平评分 备注 岩溶发育程度F1 40 岩石可溶性 10 灰岩岩组 10 灰岩—白云岩岩组 8 白云岩岩组 5 泥质灰岩岩组 3 钻孔见洞率或剖剖面岩溶率 20 钻孔见洞率≥40% 20 钻孔见洞率率n=40~0% 20×n/40% 剖面岩溶率≥15% 20 剖面岩溶率n=15~0% 20×n/15% 地貌单元 10 孤峰—峰林平原 10 峰丛谷地 8 丘陵谷地 5 缓丘谷地 4 缓丘平原 3 覆
盖
层特
征F2 30 厚度 20 1~5m 20 h=5~30m 0.8×(30-h) 成因 5 冲洪积 5 3 其他 2 结构 2 单一结构 2 多元结构 1 固结 3 松散 3 粘结 2 固结 1 水动
力条
件F3 30 水位部位 10 基岩面 10 5 基岩中 2 波动频率 10 抽水排水 10 暴雨 8 雨旱 5 水位变幅 10 ≥0.5m 10 h=0.5~0m 10×h/0.5 根据岩溶地面塌陷发生程度,将岩溶地面塌陷分级如下表:
岩溶地面塌陷分级表 表2.5-2
F综合评分值 ≤70 71~89 ≥90 塌陷预测等级 不易塌陷区 易塌陷区 极易塌陷区 2.5.2 湘桂沿线岩溶地面塌陷程度分区
经对路基岩溶工程地质条件统计、分析,将湘桂沿线路基岩溶段岩溶地面塌陷分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