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期末复习试卷.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篇 总论
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学
第一节 人类的管理活动
人类活动的特点
1、目的性 2、依存性 3、知识性
三、管理的定义
这是由现代管理理论创始人法国实业家法约尔于1916年提出的。
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
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管理应当是有效的
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协调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
第二节 管理的职能与性质
管理的自然属性(科学)P16图
管理的社会属性(艺术)
第三节 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
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这是种角色可被归入三大类: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和决策角色。
二、管理者的技能
(一)技术技能
(二)人际技能
(三)概念技能
第四节 管理学的对象与方法
二、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归纳法
(二)试验法
(三)演绎法
第二章 管理思想的发展
第一节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
二、中国传统管理思想要点
(一)顺“道”
(二)重人
(三)人和
(四)守信
(五)利器
(六)求实
(七)对策
(八)节俭
(九)法治
第二节 西方传统管理思想
管理活动(或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管理活动是管理思想的根基,管理思想来自管理活动中的经验;管理思想是管理理论的源泉,管理理论是管理思想的提炼、概括和升华,管理理论本身是管理思想,只不过是较成熟、系统化程度较高的管理思想,但并非所有管理思想都是管理理论;管理理论对管理活动有指导意义同时又要经受得住管理活动的检验。
西方早期管理思想的产生
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1776年出版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系统地阐述了劳动价值论及劳动分工理论。
斯密提出:经济现象是基于具有利己主义目的的人们的活动所产生的。
欧文是人事管理的创始人
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于发展
(一)“科学管理”理论的创始人是美国的弗雷德里克·泰罗。
甘特的代表作是1916年出版的《工业的领导》和1919年出版的《工作组织》。
(三)法约尔于1925年出版《一般管理与工业管理》
第三节 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
一、“行为科学”学派
(一)行为科学的由来
1953年,芝加哥大学成立了行为科学研究所。
行为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规律的科学。
(三)“行为科学”学派的主要理论
1、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有两个基本论点。一是人的需要取决于他已经得到了什么,尚缺少什么,只有尚未满足的需要能够影响行为。二是人的需要都有轻重层次,某一层需要得到满足后,另一个需要才出现。
2、双因素理论
这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弗雷德里克·赫兹伯格于1959年提出的。
保健因素:意思是这类因素对职工行为的影响类似卫生保健对人们身体的影响。
激励因素:这类因素具备时,可以起到明显的激励的作用;当这类因素不具备时,也不会造成职工的极大不满。
3、X、Y理论
美国道格拉斯·麦格雷戈于1957年提出X、Y理论。
X理论:人的本性是坏的
Y理论:人并不懒惰
二、“管理科学”学派
(二)数学模型与“管理科学”
“管理科学”的重要特点是将数学模型广泛应用于经营管理。
模型按作用可分为描述性的与可规范性的。
(三) 系统管理理论的应用
企业系统六个要素:人、物资、设备、财、任务、信息。
三、“决策理论”学派
“决策理论”学派是以统计学和行为科学作为基础的。
在这个学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是赫伯特·西蒙。
对现代管理理论的再思考
1981年威廉·大内发表了《Z理论》
五、21世纪的管理
21世纪的时代特征可表现为四大发展趋势,即:信息网络化、经济全球化、知识资源化和管理人本化。
第四节 中国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
四、中国现代管理思想发展的新趋势
由国内管理向国际化管理转化
由科学管理向信息化管理转变
由首长管理向人性化管理转变
由政府管理向民营化管理转变
由封闭式实体管理向开放式虚拟管理转变
第三章 管理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 管理原理的特征
管理原理是对管理工作的实质内容进行科学分析总结而形成的基本真理,它是现实管理现象的抽象,是对各项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的高度综合和概括,因而对一切管理活动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一、管理原理的主要特征
(一) 客观性
(二)概括性
(三) 稳定性
(四)系统性
第二节 系统原理
系统的概念
系统是指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部分组成,在一定环境中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就其本质来说,系统是“过程的复合体”。
二、系统的特征
集合性
层次性
相关性
三 、系统原理要点
整体性原理
动态性原理
开放性原理
环境适应性原理
综合性原理
第三节 人本原理
人本原理就是以人为主体的管理思想。
人本原理主要包括下述主要观点:职工是企业的主体;职工参与是有效管理的关键;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是现代管理的核心;服务于人是管理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