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进一步加强及改善云南农村贫困地区中小学义务教育思考.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对进一步加强及改善云南农村贫困地区中小学义务教育思考 摘要:扶贫先扶智,贫困山区的全面小康是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实现贫困山区的教育脱贫、经济脱贫与精神脱贫协调一致,中国梦才会如期实现,全国全面小康才能实现。经济发展与教育发展脱节或者任何一个环节畸形发展,都将制约全面小康的实现
关键词:云南;农村贫困山区;义务教育;民族团结进步;重大意义
2015年1月19―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调研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云南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引领各项工作,加快贫困地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为到2020年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加紧奋斗。希望云南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努力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新篇章。贫困地区发展脱贫首要的是智力脱贫,只有民族素质、人民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觉悟都提高了,社会全面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综观世界各国的发展,历来都把教育事业作为一项重大工程来抓。教育是立国之本,民族兴旺的标志,当前国家精准扶贫工作正在如期开展,抓好云南等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农村贫困地区教育事业,事关社会和谐,事关民族团结进步,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教育扶贫也是是当前扶贫攻坚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工作,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重要环节
一、农村义务教育现状
(一)农村贫困地区人们心中的义务教育观
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并落实义务教育至少有三十年,我国是从一九八六年正式实施义务教育。但是党和国家所倡导的义务教育并非我们常人心目中的完成九年在学校度过童年时光就是义务教育,而是让适龄儿童及青少年从步入学校开始,接受并获得相当于初中毕业水平的知识和技能。这个大前提大背景直到今天也没有改变,很多方面还有了进一步的加强和提升
从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来讲,实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是为适应国家社会生产力的需要和提高人民日常精神生活水平的需要,当然,国家的机构性质和职能也要求国家必须这么做,也是为更好地实现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持续、健康、稳步发展
(二)农村贫困山区人民心目中的义务教育概念
我相信广大农村的父老乡亲是知道义务教育的,不过他们中很多人的义务教育观就是:无论自己的孩子成绩好与差,都要无条件到学校读完九年,也就是老百姓通常所说的混,也要混完九年。这也着实让从事教育工作的老师感受到了难度,尤其在云南昭通这样的贫困山区,家长对教育的支持力严重不够。一些家长认为孩子成绩好是孩子聪明和努力的结果,很少有家长认为他的孩子成绩好也离不开老师辛勤的付出。也有家长认为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就是老师教的不好或者老师没有认真教。缺乏对教师的尊重与理解
农村家长很大程度关心孩子学习的并不多,一部分是因为自己的孩子学习还可以,所以抱着希望让孩子读书。有一部分家长,他们看到孩子学习成绩并不是很好,所以认为只要孩子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或者按照孩子的想法到某个程度就外出去打工挣钱了。经济的落后使得他们对于发展经济缺乏长远认识,只顾及眼前,没有考虑后代人的未来。不,远远不止这些。很多贫困山区的家长有着病态的价值观,他们心目中只有挣钱多才是最好的选择,他们在经济发展不够好的情况下,对于教育有着欠缺的认识。所以很多农村贫困地区现在所盛行的观点就是“读书有什么用”?现实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在云南昭通这样的贫困地区,当个老师领两天的工资还不如架子工干一天的收入,导致老师很难吸引学生努力学习。还有很多初中毕业就出去浙江上海深圳等打工的学生回来随便遇到一个老师就可以很自豪的说他们一个月才几千的工资,还很调侃的问问“老师,你们现在工资应该很高了吧”?于是,我们可以想象了,学生为什么学,老师从什么方面引导他们学?这个问题棘手,而且是非常棘手,我想你们经历了也会有所感触
(三)现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在落实过程中存在的“一刀切”情况
九年,对于基础相对好,家庭条件也差不多的孩子来说,这九年不知不觉就可以完成,而且也还有一定的收获。但是,像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大寨子乡,炎山镇,田坝乡,大山包镇,苏甲乡,盘河镇等这些经济极为贫困的山区,孩子们在艰难的上学环境下却要跟城里的孩子“并肩作战”,环境条件差,家庭经济落后等各种因素交织,农村孩子就变得被动和失利
这九年是学习差的学生痛心的九年。很多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孩子,在这九年中的某一个阶段出了问题,在短时间内没有家长亲人等帮助辅导。学校里很多老师都是跨学科跨年级上课,差生一般很难得到有针对性的辅导,这样一来,学习差的孩子在学习上的“欠债”日积月累而得不到有效解决。而这九年很大程度又决定了学生的未来。差生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