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关于市政路桥过渡段施工技术要点研究.doc

发布:2017-08-11约3.35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关于市政路桥过渡段施工技术要点研究【摘 要】随着交通运输量大幅度提高,行车密度及车辆载重越来越大,我国对路桥的施工技术已十分成熟,但相对而言, 对路桥过渡段上的路基路面研究显得十分薄弱。路桥过渡段施工是桥梁建设的关键环节,其质量直接影响着行车安全和公路的畅通。以下本文就路桥过渡段的施工技术谈谈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市政路桥;过渡段;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1 高强混凝土材料的优势 随着建筑业的飞跃发展新材料的应用,混凝土的强度有了很大提高。人们利用高强陶粒配制出了密度等级为1600~1900,强度等级在LC30以上的,广泛用于结构的高强轻集料混凝土。高强混凝土是由普通砂、高强陶粒、水泥和水或同时外加粉煤灰、F矿粉、矿渣、硅粉等混合料配制而成的,通常它的强度等级在LC30以上,密度小于1950kg/m3, 它本身质量很轻,是一种理想的结构用混凝土。它和普通混凝土所不同的是涉及到了表观密度的最大限值和最小的强度等级限值。随着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建设的桥梁逐渐向大跨度发展,这使得混凝土自重大的缺点极大的限制了桥梁跨度的进一步提高。在桥梁结构向大跨、重载、轻质、耐久方向发展的时代,高强混凝土作为一种新的建筑材料,以其高强、轻质和抗变形能力强的特点,显然能够克服道桥自重过大的缺陷,实现桥梁跨度的进一步提高。因此,高强混凝土当是今后桥梁建设上主要使用的材料之一。高强混凝土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点:① 减轻桥梁自重,增大桥梁的跨越能力:②提高桥梁的耐久性,延长使用寿命:③抗震性能好:④减低桥梁高度。 2 过渡段施工技术要点 2.1 路桥过渡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 (1)不设置搭板。当前,我国国内道路在其所经过的大、中桥的桥头处都设置了搭板。但是搭板一旦被破坏了。这样严重影响了车辆的正常通行,而且施工难度很大,维修费用也很高,这些因素都是不可忽视的。 (2)台后填筑。因为填料自身的固结与施工的要求并不严格,若是不去对整个的台背作加固的处理。就不可能彻底的解决路桥施工当中桥头跳车的问题,而在我国的国内也有一些成功的解决路桥施工当中桥头跳车的实例也恰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广东这边的道路桥梁方面,所要求的构造物在台背回填当中,就要求了要用透水性较好的砂性土。 (3)地基处理。如何处理好路桥施工当中桥背的软弱地基,是控制桥头跳车时重要的措施。我国对于软基处理已经有了换土法、超载的预压法、减少附加应力法、排水固结法、深层搅拌法以及高压喷射注浆法、振动碎石桩法等等一系列的处理方法。我们可以改善地基性能,提高地基承载能力,缩小路堤和桥台之间的沉降差。从而避免错台。而在修建坐落于软土地基上的桥台时,我们通常要采用打桩为其基础。若是在相当厚实的软土层之上修筑高路堤。则软土就会因为回填的材料质量而侧向的挤动并且会对基桩实施很大的力。其后果就是使得桥台产生了水平的位移或是转动。这也将损坏其支座和伸缩缝。有时甚至还能损坏其桥面与桥台。 2.2 过渡段不均匀沉降成因分析 (1)台背填料。选择台背的填料时,应尽量选透水性好的材料,但常用的透水性材料存在空隙率大的缺点,施工中很难控制其压实度,由路基路面的恒载和车辆荷载也容易引起地基的压缩变形,此外,填料的压缩、固结、次固结引起路基路面结构层因行车作用而被压缩。 (2)桥梁地基。大多数桥梁地基土质的天然含水量大、空隙率大、抗剪强度低,长期的自重荷载和车辆载荷作用很容易使此段发生沉陷。 (3)设计。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钻探深度不足或地质钻探布控过少,以至未能及时发现软基存在,或准确探明软基范围和深度,从而造成软基处治的理论计算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差距,导致软基处治设计不能达到规范要求。 (4)施工。通常在道路桥梁施工中,由于道路与桥梁的施工顺序原因,造成了桥涵两端留下一个填土较多、施工面窄的作业段,从而导致现场施工条件极差。现实中常出现这样的情况,由于施工单位抢工程进度,而没有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施工作业,台背回填松铺厚度严重不足,台背排水防护做得也不到位,从而给路基沉陷留下质量隐患。 2.3 防治沉降的设计施工要点 (1)加强路桥过渡段路堤填料的选择。实施路桥过渡段路堤填筑之前,要谨慎地选择施工路段的填料,将各种土壤作进行比试验,并从实验结果中,比较各种土壤的技术指标,从中选出最适宜的土壤作为过渡段路堤的填料。通常采用砂类、渗水性土等这样的具有良好的级配水稳定性和压实特性的材料作为填料。从经济角度考虑,以就地取材为主。就地取材不仅经济,而且取材方便不误工。填料的选择原则应选用干容重较大的砂类土或渗水性较好的材料。这样的材料具有良好的级配水稳定性和压实特性。当采用非渗水性土时,应在土中增加外掺剂,如石灰、水泥等。严禁使用淤泥、沼泽土以及含草皮、树根、生活垃圾、杂物和含水量过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