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工程施工质量安全控制.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深基坑工程施工过程质量安全控制要点
(福建省第五建筑工程公司三盛中央公园、中源领地项目部)
——————刘清才
由于城市建设的发展,高层建筑不断增加,因基础埋深需要,大部分高层建筑均设计有地下室,加上城市用地日趋紧张以及城市交通、停车、防空需要,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来,我国所建的地下工程不计其数,地下空间的开发规模也越来越大。地下空间的大量开发利用,许多大规模地下工程的成功经验,促进了我国深基坑施工技术的快速发展。
由于基坑工程有(1)安全储备较小;(2)制约因素多;(3)设计计算理论不完善;(4)变形要求高等主要特点和难点,加上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地质情况各不相同,即使同一地区,地层条件也复杂多变,故修建地下工程有很大的难度和风险。同时作为临时性结构,个别建设单位不重视,没有委托有资质、有经验的设计单位进行设计、施工,方案不合理或考虑不周全。在施工中管理混乱,造成施工质量不合格或施工工艺、程序、坡顶堆载、降排水等不符合设计要求。这些因素致使基坑工程的事故时有发生,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因此,基坑工程的质量安全控制是目前建设主管部门、建设、监理、施工单位重点监控的内容。我省在2011年颁布了《福建省建筑边坡与深基坑工程管理规定》(闽建建[2010]41号),对勘察、设计、建设、监理、施工、监测等单位的责任要求作出了详细的规定,作为施工单位,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好质量安全监控工作:
1、施工前,应进行场地及周边环境调查,编制完善的施工专项方案,制定有针对性的应急预案。
施工前应对场地中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进行调查,与地勘报告、设计图纸核对是否一致,做好充分的技术准备和组织准备。 对基坑周围3~5倍基坑开挖深度影响范围内的建(构)筑物,应调查其结构形式、基础类型、尺寸和埋深,施工建造时间、使用情况,有无严重的不均匀沉降及倾斜情况,有无裂缝产生及其开展情况等,需要时应拍照留下证据。应掌握地下结构、 地下管线、道路的位置及与基坑的距离,应明确施工可用场地的大小,材材料设备进出场的运输条件、车辆行走路线等,这些是制定施工方案的重要依据。
施工专项方案应根据基坑开挖的要求、支护结构形式、地质条件、水文状况、周边环境等条件综合考虑。为提高专项方案的编制质量,按建质【2009】87号文要求,结合《福建省建筑边坡与深基坑工程管理规定》,我司制定了专项方案编制大纲。专项方案的核心内容是施工工艺技术和质量安全保证措施部分,薄弱环节是相关图纸的绘制,故在大纲中详细列出了编写要求。在施工工艺技术中应包括:基坑支护,土方开挖,止水、降水、排水三部分内容,每部分内容应有技术参数、工艺流程、施工方法、检查验收要求等。在质量安全环境保证措施中应包括:组织保障、技术保障、应急预案、监测监控方案等(监测监控要有专项方案,由建设单位委托的监测单位另行编制)。在相关图纸中应包括:施工平面布置图;基坑开挖平面图;土方开挖平面分区、分段、分层示意图及行车路线图;止水、降水、排水布置图;监测点布置图等。在安全保证措施中,应针对基坑工程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应急抢险措施,一旦发生险情,要立即除险。在基坑工程中,应重点预防基坑失稳破坏,失稳破坏的主要形式有:(1)、整体滑移失稳;(2)、踢脚失稳; (3)、土体隆起失稳;(4)、流砂; (5)、坑底突涌。针对这些险情,最简单有效的除险方法是卸荷和坑底反压,所以现场要停放一台挖掘机,准备一些应急沙袋。如三盛中央公园在基坑施工过程中,因地质变化及地下水影响,边坡个别部位出现过开裂、变形超出预警值的情况,我们及时采取了上述除险措施,排除险情后再采取进一步加固措施,保证了基坑工程的安全。
2、施工过程应加强支护结构各工序的质量监控,确保支护结构施工质量。
基坑工程施工难度较大,容易发生质量安全事故,派驻有经验的项目技术负责人进驻现场,建立完善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这是保证质量安全的前提。在施工中应落实各项质量安全管理制度,严格按图纸、专项方案和相关规范、标准、管理规定的要求组织施工,这是保证支护结构施工质量和基坑安全的基本要求。
要针对不同型式的支护结构,制定质量控制要点。如中源领地项目有两层地下室,支护结构采用冲孔灌注桩加两道预应力锚索,我们要重点把控好灌注桩和锚索的施工质量。在冲孔桩施工时应注意的要点有:施工前必须试成孔,根据地质情况和成孔工艺配制不同的泥浆,保证孔壁的稳定;施工时应采用隔桩施工,并应在浇筑砼24小时后进行邻桩成孔施工;每根桩完成成孔后,应测量孔深,确保桩长;在灌注混凝土之前,应进行清孔;孔底沉淤厚度检测合格后,及时放入钢筋笼;钢筋笼置入孔中后,应及时进行水下混凝土灌注。应重点做好水下混凝土灌注的质量控制:开始灌注混凝土时,导管底部至孔底的距离宜为300~500mm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