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讲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和细胞中的能量通货--ATP题稿.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第8讲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和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1.酶的化学本质和作用原理 2.酶在代谢中的作用 3.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实验设计) 4.ATP的结构和转化 5.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考点一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一、酶的产生、作用、本质和分类 1、酶的作用机理: 酶 (能或不能)为反应提供能量,酶是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 来提高反应速度。 2、酶的本质及生理功能: ①酶的本质各项比较: 不能 活化能 作用原理 生理功能 一般来说, 细胞都能产生酶 来源 合成场所 合成原料 少数是 。 绝大多数是 。 化学本质 蛋白质 RNA 氨基酸 核糖核苷酸 核糖体 细胞核 活 具有生物催化作用 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②酶化学本质的实验验证: A、试剂鉴定法:使用的试剂是 。 证明某种酶是蛋白质还是RNA 实验组1:待测酶液+ 试剂→是否出现 反应 实验组2:待测酶液+ 染液→是否呈现 色 对照组1:已知蛋白液+双缩脲试剂→出现紫色反应 对照组2:已知RNA溶液+吡罗红染液→出现红色 双缩脲试剂和吡罗红染液 双缩脲试剂 吡罗红染液 紫色 红色 B、利用酶的专一性原理进行证明: 待测酶溶液+ →进行催化实验→ 待测酶溶液+ →进行催化实验→ 测定酶的活性 ③酶的生理功能: 蛋白酶 RNA水解酶 a.在催化某一反应时,与其他一般无机催化剂一样,能显著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提高反应速率,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但并不改变反应的方向和平衡常数; b.反应前后酶的性质和数量均没有变化。 (13年全国课标卷Ⅱ)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同一种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 B.低温能降低酶活性的原因是其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 C.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度 D.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化学反应的底物 (14年福建卷)用蛋白酶去除大肠杆菌核糖体的蛋白质,处理后的核糖体仍可催化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由此可推测核糖体中能催化该反应的物质是 A.蛋白酶 B.RNA聚合酶 C.RNA D.逆转录酶 (2012海南)下列操作中,不可能导致淀粉酶活性发生变化的是 A.淀粉酶溶液中加入强酸 B.淀粉酶溶液中加入蛋白酶 C.淀粉酶溶液中加入淀粉溶液 D.淀粉酶经高温烘干制成粉剂 二、酶的特性: 1、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速率: ①实验原理: 过氧化氢溶液在酶或其他催化剂的作用下可以分解产生氧气,氧气可以助燃,通过观察带火星木条复燃的程度判断氧气产生的快慢。 ②实验设计: 试管号 3%H2O2量 实验处理 结果分析 气泡多少 1 2 3 4 自然状态 90℃水浴 FeCl32滴 肝脏研磨液2滴 2ml 2ml 2ml 2ml 很少 较多 很多 几乎无 H2O2自然分解缓慢 加热能促进 H2O2分解 Fe3+能催化H2O2分解 H2O2酶有催化 H2O2分解的作用,且效率高 A、酶具有 作用,同无机催化剂一样都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B、酶具有 ,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效率更高。 ③实验结论: 催化 高效性 2、酶的专一性的验证实验分析: ①实验原理: 用淀粉酶分别催化淀粉和蔗糖后,再用斐林试剂鉴定,根据是否有砖红色沉淀来判定淀粉酶是否对二者都有催化作用,即可验证酶的专一性。 淀粉( 糖) 蔗糖( 糖) 酶 酶 + 糖 + 试剂 沉淀 非还原性 非还原性 淀粉 蔗糖 麦芽糖 葡萄糖 果糖 还原性 斐林 砖红色 ②实验程序: 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 现象记录 5 60℃水浴加热 4 注入斐林试剂,并振荡 3 振荡,50℃温水保温 2 注入新鲜淀粉酶溶液 注入3%的蔗糖溶液 注入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 1 2号试管 1号试管 2ml 2ml 2ml 2ml 5min 5min 2ml 2ml 2min 2min 生成砖红 色沉淀 无砖红 色沉淀 ③结论:淀粉酶只能催化 水解,不能催化 水解,酶催化具 。 淀粉 蔗糖 专一性 (1)证明酶的专一性实验中,既可以用不同的底物作自变量,也可以用不同的酶作自变量(底物相同)。即: (2)实验所用淀粉酶的来源不同,则所需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