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血液循环完整教学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四章 血液循环 心脏 心血管系统 动脉 血管 静脉 毛细血管 血液循环:血液在心血管系统中按一定的方向、周而复始地循环流动 血液循环的生理功能 物质运输功能 实现机体的体液调节 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 实现血液防御功能 内分泌功能 第一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 第二节 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第三节 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 第四节 心音和心电图 第五节 血管生理 第六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第七节 心、肺和脑的血液循环 第一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 一、心动周期与心率 二、心脏泵血——射血与充盈过程 三、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 四、影响心脏泵血功能的因素 五、心力储备 一、心动周期与心率 (一)心动周期 (二)心率 (一)心动周期 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构成一个心脏的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 一个心动周期包括 心房收缩期 收缩期 心室收缩期 心房舒张期 舒张期 心室舒张期 特点 舒张期时间 > 收缩期时间 全心舒张期0.4s → 有利心肌休息和心室充盈 心率快慢主要影响舒张期 心缩(舒)期习惯以心室的活动作为心脏活动的指标 心率 心动周期 室缩期 室舒期 40 1.5 0.35 1.15 75 0.8 0.30 0.50 150 0.4 0.25 0.15 (二)心率 单位时间内心脏搏动的次数称为心跳频率,简称心率。 正常成年人安静状态下,心率约为60~100次∕分,平均每分钟75次。 成年人安静时心率超过100次∕分者,为窦性心动过速, 如低于60次∕分, 则为窦性心动过缓。 正常变异: 年龄:初生儿(130次/分) 成人(60~90次/分) 性别:女>男 体质:弱>强 兴奋状态:运动、情绪激动>安静、休息 体温:每↑1℃→心率↑10次/分 二、心脏泵血——射血与充盈过程 心脏泵血功能的完成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 心脏节律性收缩和舒张而造成心室和心房及动脉之间的压力差,形成推动血液流动的动力; 心脏内4套瓣膜的启闭控制着血流的方向。 心脏的泵血功能主要依靠心室完成,包括两个方面: 心室收缩完成射血过程 心室舒张完成充盈过程 左右心室同步收缩和舒张。 一个心动周期的变化内容和规律: 心室舒缩 心室内压力变化 形成室与房或室与动脉之间的压力差 推动房室瓣或动脉瓣的启闭 血液出心室(射血)或入心室(充盈) (一)心室收缩期——射血过程 (二)心室舒张期——充盈过程 (三)心房在心脏泵血过程中的作用 (一)心室收缩期——射血过程 特点: 动脉瓣、房室瓣处于关闭状态; 房室瓣关闭产生第一心音。 特点: 快速射血期末室内压与主动脉压最高 用时少(≈收缩期1/3),射血量大。 特点: 用时长(≈收缩期2/3),射血量少; 因外周血管的阻力作用,血液的动能在主动脉转变为压强能,使动脉压略>室内压。 (二)心室舒张期——充盈过程 特点: 动脉瓣、房室瓣处于关闭状态; 动脉瓣关闭产生第二心音。 特点:快速充盈期末的室内 压最低。 特点:房缩期末的心室容积 最大。 (三)心房在心脏泵血过程中的作用 1.心房收缩的初级泵作用 心房收缩时可使心室充盈量再增加10% ~ 30%,有利于心脏射血和静脉回流,称为心房收缩的初级泵作用。 2.心动周期中心房压力的变化 在心动周期中,房内压变化较小。 左房压力曲线有三个波: a波:房缩时房内压升高 C波:心室收缩时,关闭的房室瓣凸向心房,房内压升高 V波:静脉回流入心房,心房内血量增加,房内压升高 心动周期中压力、容积等变化 1=主A内压 2=左心室内压 3=左心房内压 4=心音 5=心室容积 ⑦=心房收缩期 ①=等容收缩期 ②=快速射血期 ③=缓慢射血期 ④=等容舒张期 ⑤=快速充盈期 ⑥=减慢充盈期 三、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 (一)心脏的输出量 (二)心脏作功 (一)心脏的输出量 1.每搏输出量与射血分数 每搏输出量:一侧心室一次心搏所射出的血液量。 安静时,健康成年男性约为60~80ml。 心舒末期容积:舒张期末心室腔内有血液约130~145ml。 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占心舒末期容积的百分比。 健康成年人安静时约为50%~60%。 心脏在正常范围内工作时,每搏输出量始终与心舒末期容积相适应,射血分数基本不变。 在心功能减退、心室扩大的情况下,每搏输出量虽可与正常人无明显差别,但已不能与扩大的心舒末期容积相适应,射血分数明显下降。 2.每分输出量与心指数 每分输出量:每分钟由一侧心室输出的血液总量,称为每 分输出量,简称心输出量。 每分输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