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砂浆-第五章.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六)配合比试配、调整和确定: 为了保护抹灰层表面平整,避免裂缝和脱落,常采用分层薄涂的方法,一般分三层: 底层砂浆——与基层粘结的作用,要求稠度较稀,沉入度较大(100~120mm),其组成材料常随底层而异。厚5~7mm 中层砂浆——找平作用,多用混合砂浆或石灰砂浆,比底层砂浆稍稠些(沉入度70~90mm)。厚5~12mm 面层砂浆——保护和装饰作用,多采用细砂配制的混合砂浆、麻刀石灰砂浆或纸筋石灰砂浆(沉入度70~80mm)。厚2~5mm * 第五章 建筑砂浆 概 述 1、定义: 建筑砂浆是由胶凝材料、细骨料和水按照一定的比例配制而成的土木工程材料。 2、建筑砂浆与混凝土的主要区别: 建筑砂浆组成材料中无粗骨料,又称细骨料混凝土。 3、作用: 砂浆在建筑工程中以薄层状态起胶结作用传递应力,起防护、衬垫和装饰等作用。 第五章 建筑砂浆 4、建筑砂浆的分类 第五章 建筑砂浆 1、流动性 定义:砂浆在自重或外力作用下流动的性能,也叫稠度。 评价指标:“沉入度”,单位mm。 测量方法:将受检砂浆装入标准圆锥体中,沉入度是指以质量为300g,顶角为30度的圆锥体,在10s内沉入砂浆的深度(mm)。 影响因素:胶凝材料与掺和料种类与掺量、用水量、外加剂、砂粒粗细与级配,以及搅拌时间。 §5-1 砂浆的主要技术性质 一、新拌砂浆的和易性 第五章 建筑砂浆 下沉的深度—沉入度 砂浆稠度测定仪 第五章 建筑砂浆 第五章 建筑砂浆 2、保水性 定义:砂浆保持水份、各组成材料不易离析的能力。 评价指标:“分层度”,分层度愈小,砂浆的保水性愈好。 测量方法:将受检砂浆测其沉入度,然后装入分层度仪中静置30min,去掉上部20cm的砂桨,测量余下砂浆的沉入度,两次沉入度的差值即为分层度(mm)。砌筑砂浆分层度不应大于30㎜。分层度过小,容易发生干缩裂缝,故通常砂浆分层度不宜小于10㎜。 影响因素:胶凝材料、掺和料、外加剂等。 第五章 建筑砂浆 砂浆分层度测定仪 砂浆稠度测定仪 第五章 建筑砂浆 二、硬化砂浆的强度及强度等级 砂浆的抗压强度是以边长为70.7mm的立方体标准试件,在标准条件下养护至28d龄期,按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抗压强度值(MPa),根据抗压强度,将砂浆划分为M20、M15、M10、M7.5、M5.0、M2.5等强度等级。 砂浆的强度与砂浆本身的组成材料及配比有关。另外还与基底材料的吸水性有关。 1.铺砌在不吸水密实基底上的砂浆强度 fm,0=0.29fce(C/W-0.4) fm,0——砂浆28d抗压强度 fce——水泥的28d实测抗压强度 第五章 建筑砂浆 2.铺砌在吸水多孔基底上的砂浆强度 fm,0=(αfceQc/1000)+β fm,0——砂浆28d抗压强度 fce——水泥的28d实测抗压强度 Qc ——水泥用量 α 、 β——砂浆特征系数,可参考以下取值α=3.03、 β=-15.09 第五章 建筑砂浆 §5-2 砌筑砂浆 一、砌筑砂浆的组成材料 胶结材料——水泥砂浆中的水泥强度等级不宜大于32.5。水泥混合砂浆中的水泥强度等级不宜大于42.5级。一般水泥强度等级标准值为砌筑砂浆强度的4-5倍。 细骨料——天然砂,砌筑砂浆宜选中砂,最大粒径不应大于2.5mm。 掺加料——石灰膏、粘土膏和粉煤灰,配制成各种混合砂浆。 目的:改善砂浆和易性,以达到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的目的。 水 ——拌制砂浆用水与混凝土用水相同。 外加剂——引气剂、早强剂、缓凝剂、防冻剂等。提高和易性,改善施工性能。 第五章 建筑砂浆 二、砌筑砂浆的配合比设计 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步骤: (1)计算砂浆试配强度fm,o(MPa); (2)按吸水基底强度公式计算出每立方米砂浆中的水泥用量Qc(kg); (3)按水泥用量Qc计算每立方米砂浆中掺加料用量QD(kg); (4)确定每立方米砂浆中砂用量Qs(kg); (5)按砂浆稠度选择每立方米砂浆中用水量Qw(kg); (6)进行砂浆试配; (7)配合比确定。 (一)计算砌筑砂浆配制强度(fm,0) 式中:fm,0—砂浆的配制强度,精确至0.1MPa; f2—砂浆设计强度等级(即砂浆抗压强度平均值); σ—砂浆现场强度标准差,精确至0.01MPa。 第五章 建筑砂浆 砌筑砂浆现场强度标准差σ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n——统计周期内同一品种砂浆试件的总组数,n≧25。 当无近期统计资料时,砂浆现场强度标准差可参考下表: 第五章 建筑砂浆 (二)计算每立方米砂浆中水泥用量Qc 每立方米砂浆中水泥用量,可按下式计算: Qc =1000 (fm,0- β)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