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极格罗夫山地区夏季的天气特征ξ-极地研究.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11卷第4期 极地研究 . 11, . 4
V ol N o
1999年12月 CH IN ESE JOU RNAL O F POLA R R ESEA RCH D ecem ber 1999
研究论文
东南极格罗夫山地区夏季的天气特征
程彦杰 陆龙骅 卞林根
(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北京 100081)
刘小汉
(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 100029)
提要 利用中国南极科学考察队1998年12月至1999年1月在东南极格罗夫山地区地质考察期间
所获得的天气资料, 对该地区的温度、雪面温度、风速、风向等天气要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夏季格罗夫地区温度日变化和盛行风向与中山站相类似, 但温度日较差和强风频率比中山站
大。当受来自北方暖湿气流影响时, 常出现降雪天气; 在东风气流控制下, 天气以晴为主。
关键词 东南极 格罗夫山 天气特征
1 引言
南极是全球气象资料最为贫乏的地区之一。由于南极气象测站的稀少, 野外实地科学
( )
考察就成为开展南极气象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从1997年 13次队 起, 我国多次组织了对
( )
南极内陆冰盖的科学考察, 其中1998年底 15次队 的内陆考察由 内陆冰雪考察
Dom e A
( )
和格罗夫山地质考察 两部分组成。本文利用1998~ 1999年东南极格罗夫山 73 °, 75 °
S E
地质考察时获得的气象记录, 并结合常规天气图, 对该地区的天气特征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和研究。
2 观测方法
格罗夫山地区平均海拔高度在2000 以上, 离我国南极中山站约400 , 是中山站通
m km
向南极内陆的必经之路。该地区有一大群散布的山峰和冰源峰, 最高峰达2792 , 是南极
m
岩石圈研究的空白区。1998年12月26 日至1999年1月26 日, 南极冰盖考察队在格罗夫山区
进行野外地质考察的同时, 还进行了全程的气象观测。
( )
国家科技攻关 989270103 资助项目
格罗夫山地质考察队由刘小汉、刘晓春、霍东民、李金雁等人组成。刘小汉为队长, 并负责考察期间的气象观测
292 极地研究 第11卷
图1 南极冰盖考察队在格拉夫山区的行进路线示意图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