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浅谈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doc

发布:2018-02-26约3.19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浅谈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期刊门户-中国期刊网2009-7-15来源:《新科教》2009年第5期供稿文/赵阳育 李虹(沈阳市自来水公司,辽宁沈阳, 110015) [导读]水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是自然界的基本要素,是人类和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水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是自然界的基本要素,是人类和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最初的人类文明出现于那些水在周围环境起着重要作用的地方。埃及人根据尼罗河水每年的汛情制定出一年365天的日历。古代最有名的立法者——巴比伦人,发明了管理用水的法律。中国人从水上获得灵感,修建了千里大运河。 人类和水的关系非常密切,不论是生活或生产活动都离不开水这一宝贵的自然资源。众所周知,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主要物质,水既是人体组成的基础物质,又是新陈代谢的主要介质;其含量占体重的2/3,为了维持生活,每人每天至少需要2-2.5升水,一般约需5升,加上卫生方面的用途,总共约需40~50升。 人类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分两大类:一类是从水源取走所需的水量,满足人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的需要后,数量有所消耗,质量有所变化,在另外地点回归水源。另一类是取用水能(水力发电)、发展水运、水产和水上游乐,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等。我国河川年径流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但由于人口居世界首位,因此就人均水量而言,我国水资源是比较少的。 水是宝贵的资源,必须利用好,保护好。水有其自然属性,它既是一种特殊的、不可替换的资源,又是一种可重复使用、可再生的资源;水又有其经济和社会属性,不仅工业、农业的发展要靠水,水更是城市发展、人民生活的生命线。 以保证城市供水需求为重点,加强对水资源的统一规划、管理和调度,改变一些地方单一水源向城市供水的现状。加强城市水源地建设,加速治理水污染,保护水环境。在城市公共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严格限制自备水的开采,并不再批准新建自备水源,对原有的自备水源,逐步递减其取水量直至完全取消,将城市供水统一纳入公共供水的范畴,使水资源能够统一调度,优化配置,保证城市用水需求。进一步推进城市水价改革,合理确定水资源费与城市供水价格和污水处理费及再生水价格之间的比价关系,充分利用价格这个经济杠杆的作用,推动水资源的保护和节约用水工作。一方面缺水严重,挖空心思找水源、调水,而另一方面,自来水厂处理过的洁净水却在白白浪费。据统计,全国每年有100亿吨水就这样付之东流了,造成巨大损失,实在令人痛心。我们的城市花费大量资金把水处理达到饮用水标准后却又白白流掉了三分之二,这么巨大的浪费,不仅影响了供水企业的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浪费了宝贵的水资源。根据目前国内外的经验教训,主要应采取下列措施: 1、压缩用水量,研发再生水技术 (1)降低工农业用水量——改革生产用水工艺,争取少用水,提高循环用水率。既提高了经济效益,而且减少了工业废水量,减轻了废水处理量和对水体的污染。采用减少渠道渗漏和改进灌溉方式(如喷灌、滴灌)可节约农业用水。 (2)重复利用城市污水——用各种方法(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将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中所含的污染物质分离出来,或将其转化为无害的物质,从而使污水得到净化。 2、研发再生水技术 再生水技术在国外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城市供水量的80%流入到污水排入管网中,收集起来进行再生处理,70%可以安全回用。也就是说,城市供水量的一半以上可以变成再生水,返回到城市中对水质要求不高的用户,替换出等量的自来水,也就相应增加了城市一半的供水量。如景观用水被用于浇灌绿地、冲洗道路、汽车保洁、非食用性作物灌溉、冲厕、施工、工业、消防等,从而使污水真正变成资源,成为城市的新型水源。 再生水利用是良好水循环中质与量的桥梁。污水的资源化、污水的再生和利用既提高了水的利用率,又有效地保护了水环境,有利于实现城市水系统的健康、良性循环,从长远来看,这将是有效地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恶化问题的优化途径。 3、调节水源流量 (1)在流域内建造水库调节河水流量——可以将丰水期多余的水量储存库内,补充枯水期的流量不足,不仅提高水源供水能力,还可以为防洪、发电、发展水产等多种种用途服务。 (2)跨流域调水——这也是一项比较伟大的水源开发工程,如南水北调; (3)合理利用地下水——使得取用量和自然补给量保持平衡,才能经常供应,不至于枯竭。对地下水资源的使用应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加强地下水源勘察工作,掌握水文地质资料,以便对资源做出正确的评价和合理使用计划,避过量开采和滥用水源; 城市化和工农业现代化都会引起用水的大量增加。为此,必须全面规划,合理布局,调配各部门之间的供水需求并统一考虑地面水和地下水的综合利用。 采取人工补给的办法,以扩大水源。如将污水严格处理后注入地下不排入地表水体等等。 设立监测网,随时了解地下水的动态和水质变化情况。以便及时采取措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