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屈服和断裂.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七章 高聚物的屈服与断裂 7.1 聚合物的拉伸行为 7.2 聚合物的屈服行为 7.3 聚合物的断裂理论和理论强度 7.4 影响聚合物实际强度的因素 第七章 高聚物的屈服与断裂 聚合物作为材料使用时,总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外力(拉伸、压缩、剪切、冲击等)而产生变形甚至断裂。本章讨论玻璃态与结晶态聚合物在受力情况下的屈服和断裂。 与无机非金属相比,高聚物的韧性十分优良,最明显的表现是不少的高聚物材料在应力作用下能屈服,并在断裂前产生大形变。 高聚物材料的特点 金属的屈服与高聚物的塑性形变相类似,但机理不同; 高聚物的刚度和强度不如无机非金属和金属。 7.1 聚合物的拉伸行为 7.1.1 玻璃态聚合物的拉伸 典型的玻璃态聚合物单轴拉伸时应力-应变曲线如图7-1。 图形分析 ①以B为界,曲线分为两个部分。在B点以前,即σσy时,属弹性区,应力除去后,材料的应变会完全消失。弹性区起始部分的斜率定义为弹性模量,即: E=(dσ/dε) ②在B点以后,即σσy时,属塑性区,除去应力后,材料残留永久变形。BC段叫应变软化区,应力随应变的增大而下降; ③BC段应力基本保持不变; ④CB段应力随应变急剧上升,称为应变硬化区; ⑤C点为断裂点,对应的应力称为断裂强度,应变称为断裂应变(也称断裂伸长率)。 ⑥从图中可以看出,随温度上升,弹性模量降低,材料变软。 弹性模量与断裂强度 弹性模量表征材料的刚与柔,断裂强度表征材料的强与弱。 材料断裂分脆性断裂和韧性断裂。 材料脆性断裂的基本特点 断裂前试样均匀变形,应力-应变曲线基本呈直线,断裂应变小(5%),断裂能低;试样断裂后几乎无残余应变,断裂面垂直于应力方向(光滑)。一般认为,脆性断裂是由作用力的张力分量引起的。 材料韧性断裂的基本特点 断裂前试样发生大变形,形变在试样的长度方向上往往不均匀(产生缩颈),应力-应变曲线呈非线性关系,大形变阶段应力应变曲线的斜率可以变为零甚至负值,断裂能高;试样断裂后有明显的残余应变,断裂与应力方向不垂直。(断裂面不规则)一般认为,韧性断裂是由切应力分量引起的。 聚合物的品种繁多,性能各异,应力-应变曲线常有以下几种: 刚而脆 刚而强 刚而韧 软而韧 软而弱 力学性能的影响因素 由于高聚物具有突出的粘弹性,它们的应力-应变行为受温度、应变速率和流体静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很大。 有机玻璃随温度变化的力学特征 有机玻璃随温度升高,其模量、屈服强度和断裂强度下降,断裂伸长率增加。在室温度附近,有机玻璃表现为刚而脆;到60℃变为刚而韧;到100℃,已接近于软而韧 。 有机玻璃在不同温度下有机玻璃应力-应变曲线 7.1.2 玻璃态聚合物的强迫高弹形变 普弹形变不同于高弹形变。普弹形变当外力消失后,形变迅速回复,而高弹形变不易回复。 将玻璃态高聚物冷拉产生的形变(高弹形变),在常温下这种形变是难以回复的。再将高弹形变的样品加热到玻璃化温度,形变基本上可以完全回复,这说明玻璃态高聚物冷拉中产生的形变也属于高弹形变。称为强迫高弹性。 产生强迫高弹性的原因 处于玻璃态的高聚物,未受到应力作用或所受的应力较小时,链段运动的松弛时间τ链段大于观察时间t(取接于拉伸速率)。随作用力的增加,松弛时间缩短。当应力增加到足够高,以至τ链段减小到与t同一数量级或更短时,高聚物就发生从玻璃态向高弹态的转变,产生高弹形变。这个强迫高聚物玻璃化转变为高弹态所需的最低应力就是屈服应力。随着应力的增加,连短运动的松弛时间将缩短。外力对松弛过程的影响相当于升高温度相似。温度降低,为了使链段松弛时间短到拉伸速度相适应,就需要有更大的应力,即必须用更大的外力,才能使聚合物发生强迫高弹形变。 7.1.3 结晶高聚物的拉伸 7.1.3 结晶高聚物的拉伸 它比玻璃态聚合物的拉伸曲线具有更明显的转折,整个曲线可分为三段。第一段应力随应变线性增加,试样被均匀地拉长(普弹形变),伸长率可达百分之几到百分之十几,到Y点,试样的界面突然变得不均匀,出现一个或几个“细颈”,由此开始进入第二阶段。在第二阶段,细颈与非细颈部分的截面积分别维持不变,而细颈部分不断扩展,非细颈部分逐渐缩短,直至整个试样完全变细为止(高弹形变)。第二阶段的应力-应变曲线表现为应力几乎不变,而应变不断增加。第二阶段总的应变随聚合物而不同,支链的聚乙烯、聚酯、聚酰胺酯类可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