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八年级物理上册《1.4测平均速度》课件新人教版全解.ppt

发布:2017-01-26约2.21千字共1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测量平均速度 2.什么叫平均速度?   4.如何使用刻度尺?如何使用停表? 一、创设情境 1.什么叫匀速直线运动?什么叫变速直线运动? 3.速度的公式: 动动手:练习停表的使用   老师将一个乒乓球从高处释放。同学听到乒乓球第一次撞击地面的声音开始计时,听到第二次撞击地面的声音停止计时,并比较计时结果。 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 实验器材:小车、斜面、停表、刻度尺 二、合作探究 (二)设问导读: 1.要测量一个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应该测量______和_____2个物理量,其中______用钟表测量,_______用刻度尺测量。 2. 为测量运动员短跑时的平均速度.在室外测出40m的路程,让该运动员跑完40m路程即告实验完毕,用表可测出这段时间,就可据公式———————计算运动员的速度。 3.在实验室要测一辆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怎样准确测出小车运动的时间呢?需要怎样设计实验? 实验装置组装:如下图   注意:调整斜面呈较小的坡度,使小车从静止释放,可加速下滑即可,并且不会滑落斜面。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 实验步骤:课本第23页。 注意:1.小车运动距离为车头到车头的距离。 2.小车从斜面顶端要从静止释放。 3.测量过程中不要改变斜面的坡度。 (同组的两名同学分别完成一次,并对比。 S2 实验记录表格:(记录结果要有单位) 路 程 运动时间 平均速度 s1= t1= v1= s2= t2= v2= 实验进行中…… 实验结论与分析: 路程 运动时间 平均速度 s1= t1= v1= s2= t2= v2=   1.你的数据和其他同学相同吗?为什么? 讨论:   不相同。因为斜面的坡度、选取路程等不同。 三,交流与反馈   2.如何得出小车在整段路程中,后半段的平均速度?  根据公式: 计算。   3.实验中你还有什么发现或疑问? 1.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3-15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m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 (填“大、小”) (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 SAB= cm, tAB= s,vAB= m/s。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____(填“大、小”) 图3-15 四,应用与拓展 课后练习 一.填空题图3-12图3-13 1.观察如3-12图的停表(秒表),每一小格代表---___________s,此时的秒表所表示的时间是_________s。 图3-12 图3-13 2.一辆小汽车在京沈高速公路上行驶,车上的一位乘客在车经过如3—13图所示的A处时看了一下手表,时间正好是7h;当车经过B处时,他又看了一下手表,时间是7h48min,则小汽车从A处到B处所用的时间是______min,在A、B之间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km/h。 3.一位同学骑自行车行驶在一段公路上,前5 min行驶了1200 m,然后又用0.5 h行驶了8 km,最后用5 min行驶1000 m。这位同学骑自行车前5min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__m/s,中途8 km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__m/s ,通过整段公路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_______m/s。 4.一小车以30 m/s的速度匀速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前方有紧急情况,反映0.6 s后开始刹车,又经过4.4 s滑行52 m后停止,则从发现情况到停车,车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 二 .选择题 1.下列各过程经历的时间最接近1s的是 ( ) A.人眼睛迅速一眨  B.人心脏跳动一次 C.人做深呼吸一次  D.人打一个呵欠 2.. 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沿一条直线通过一段路程,运动得越来越快,在通过这段路程的最后3m时,用了2s,则该物体在整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可能是 ( ) A.1.5m/s B.2m/s C.1m/s D.2.5m/s 3. 用图象表示物体运动规律,图3—14中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的是: ( ) 图3-14 图3-14 A.甲图和丙图 B.甲图和丁图 C.乙图和丙图 D.乙图和丁图 4. 一辆汽车从甲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