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1年高考化学1轮复习:第2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1讲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ppt

发布:2017-04-20约1.69千字共2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四部分 元素及其化合物;一、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微 观上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自我诊断 1.由不同种类的原子组成的物质可能是( ) ①纯净物 ②混合物 ③单质 ④化合物 ⑤金属 ⑥非金属 ⑦酸 ⑧碱 ⑨盐 ⑩氧化物 A.①③⑤⑦⑨ B.②④⑥⑧⑩  C.①③ D.全部;1.简单分类法概述 (1)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科学方法。(2)分类应依据事先设定的“ ”进行,“ ”不同,分类方法也不相同。分类法常用的两种是 法和 法。 2.常用分类方法(1)交叉分类法 将Na2CO3、Na2SO4、K2SO4、K2CO3按交叉分类法分类:;自我诊断 2.下表中对于相关物质的分类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3.分类法的应用(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转化关系) 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物质的性质,找出各类物质之间的关系。;判断氧化物的所属类别时,应注意: ①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等; 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等。 ②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是酸性氧化物,Al2O3是两性氧化物。 ③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形成对应的酸、碱时,元素化合价不变,如NO2不是酸性氧化物,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 ④在掌握各类物质化学通性的基础,还要注意各类物质中具体物质之间的差异。既要掌握其所属类别的通性,还要掌握这种物质的特性。如酸与金属反应可以生成氢气和盐,这是一般规律,但并不是对任何酸和任何金属的反应都适用。;基础回归 1.分散系 (1)概念: 所得到的体系。 (2)分类: ;红褐色;要点一 物质的分类 根据物质的组成,可以从不同层次和不同角度 对物质进行分类。;;;;要点二 常见分散系的比较 ;;【典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溶液和胶体的本质区别是丁达尔效应 B.制备Fe(OH)3胶体的方法是将饱和FeCl3溶液加热煮沸 C.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粒子 D.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均是透明液体,二者无本质区别  ;2.Fe(OH)3胶体和MgCl2溶液共同具备的性质是( ) A.两者均有丁达尔现象 B.加热时二者都能稳定存在 C.加入盐酸先沉淀,随后溶解 D.分散质微粒可透过滤纸 ;4.下列物质间的转化可由一步反应完成的是( ) A.SiO2 H2SiO3 B.Cu(OH)2 Fe(OH)3 C.CaCO3 Na2CO3 D.Cu Cu(NO3)2 ;1.(2009·广东,5)下列说法都正确的是( ) ①江河入海口三角洲的形成通常与胶体的性质有关 ②四川灾区重建使用了大量钢材,钢材是合金 ③“钡餐”中使用的硫酸钡是弱电解质 ④太阳能电池板中的硅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金属与非金属的交界位置 ⑤常用的自来水消毒剂有氯气和二氧化氯,两者都含有极性键 ⑥水陆两用公共汽车中,用于密封的橡胶材料是高分子化合物;2.(2008·广东,7)某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辨析以下说法:①粗盐和酸雨都是混合物;②沼气和水煤气都是可再生能源;③冰和干冰既是纯净物又是化合物;④不锈钢和目前流通的硬币都是合 金;⑤盐酸和食醋既是化合物又是酸;⑥纯碱和熟石灰都是碱;⑦豆浆和雾都是胶体。上述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⑤⑥ C.③⑤⑥⑦ D.①③④⑦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