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五讲 B型超声系统-第三次.pdf

发布:2017-06-04约7.14千字共4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五章B型超声系统 B型超声诊断仪器简称B超,属于是亮度调制 (Brightness Modulation)型成像。 B超是用平面图形的形式来显示被探查组织的 具体情况。B超得到的是脏器或病变的断层图 像,并可以实时动态观察。 它还能与其它形式的超声设备复合成更先进 的超声诊断系统。 工作原理:利用某种方法将换能器很快地在一个平面中沿 某直线移动,在移动的过程中,换能器在不同的位置上发 射超声脉冲,并接收相应的回波信号。用回波信号的幅度 调制显示器的灰度,并按扫描线逐行显示随深度变化的回 波信号,从而构成一幅断面的图像。 B型与A型相比 相同:发射和接收通道与A型完全相同,两 者的工作原理基本上是相同的。 不同: 显示方式。A超用幅度调制显示,X代 表超声波的传播时间,相当于深度探测,Y轴 代表回波信号幅度;B超X轴为探头位置,Y 轴为深度探测。 B型与M型相比 相同:都采用亮度调制显示方式,回波信号 在放大后施加在CRT显示器的电子枪上,不 同幅度的回波信号在显示器上显示成不同亮 度的光点,回声越强光点越亮;两者Y轴为 探测深度,表示反射界面的深度信息。 不同:是探头工作方式,M型的超声换能器 固定,而B超的超声换能器移动扫描探测。 B超的扫描方式 B超的扫描形式按其提出的时间顺序先后包括: 手动扫描、机械扫描、线性电子扫描、相控 阵电子扫描和频率扫描。手动扫描和机械扫 描是指探头或声束的移动是靠手动操作或机 械控制的,其扫描速度较慢,实时成像困难。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在线阵式和面阵式探 头研制成功后,电子扫描技术得到广泛应 用,扫描速度大大增加,实时成像成为现实。 手动扫描 手持式B超通过对人体不同位置的手动扫描, 或者在同一位置进行的旋转扫描实现对人体 组织成像。 缺点:成像速度慢,难以用于探查心脏等部 位的动态变化,图像质量依赖操作者完成同 步扫描的技巧。目前,手动扫描超声成像系 统基本被淘汰,但其基本扫描原理仍是发展 起来的的多种扫描方式的基础。 机械扫描 机械扫描:它由单个或多个换能器晶片进行高 速机械转动或摆动实现快速扫描。按声束的形 状可分为线性声束扫描和扇形声束扫描。其中 扇形扫描成像技术尤为适合扫查心脏。这是因 为扫描声束经肋骨间的窄小空间进入胸腔后, 呈扇形对心脏进行大范围扫查,避免了线性声 束经肋骨强反射难以到达心脏的缺点。 线性电子扫描 它以阵列式探头为基础,通过了电子线路控制 阵元组的发射顺序,利用声场中声的叠加来实 现声束扫描,线性电子扫描采用线阵列换能 器,阵列中的阵元数从早期的40个、120个发 展到现在的256个,400个。在发射和接收声波 时,将若干个阵元编为一组,由该组阵元发射 一束声波,随后接收回波信号,再由下一组阵 元发射下一束声波后再接收回波信号。 相控电子扫描 电子扇形扫描也常称相控阵扫描。用尺寸 较小的多阵元换能器发射和接收声束,使声束 很容易通过胸部肋骨间小窗口透人体内作扇形 扫描,以达到探测整个心脏的目的。 它在电子线路的控制下,使得线阵换能器 阵元发射时有一定的位相延迟,使合成声束的 轴线与线阵平面中心线有一夹角,随夹角的变 化可实现扇形扫描。 扫描时如果阵列中各阵元同时被激励,则各阵元发出的子波合 成的波束主瓣垂直于换能器表面;若相邻阵元被同一激励源激 励时依次存在一个固定时间差,或相邻阵元被一个相位差相同 的激励源激励,则相邻阵元产生的声脉冲也存在相同的时间延 迟或固定相位差,这时各阵元发出的子波合成波束的主瓣将偏 离垂直方向,与换能器的表面法线形成一个角度。 动态频率扫描 传统超声仪都配有不同工作频率的多个探头,供临床上根 据情况选择使用,即检查浅表组织用高频探头,检查深部组织 改用频率较低的探头,近年来出现的动态频率扫描技术能根据 探测目标物的深度自动转换工作频率,同时改善图像的分辨性 能和系统的扫查深度。动态频率扫描技术的实现依赖于同时收 发探头、可变通带滤波器等方面的技术来实现。 动态扫描技术可以使得超声仪在不更换探头的情况下,实 现对浅表组织的探测自动采用高工作频率,并随组织深度的增 加工作频率自动下降,同时兼顾了图像的分辨能力和探查深度 两个指标。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