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流化床干燥机的应用.doc

发布:2018-05-17约6.06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流化床干燥机械的应用与发展 摘要:流化床干燥器因具有较高的热质传递速率、结构紧凑、便于操作等优点。它适用于无凝集作用的散粒状物料的干燥,颗粒直径可从30um-6mm,设备结构简单;生产能力大,从每小时几十公斤至几百吨;热效率高,对于除去物料中的非结合水分,热效率可达到70%左右,对于除去物料中的结合水分时,热效率约为30%-50%; Abstract: fluidized bed dryer because of high thermal mass transfer rate, compact structure, easy operation, etc. It is suitable for dry without agglutinate effect of granular material, grain diameter from 30 um -- 6 mm, equipment simple structure; Production capacity is big, from a few kilograms to hundreds of tons per hour; High thermal efficiency, to remove the material of the combination of moisture, thermal efficiency can reach 70%, to remove the material of the combined water, the thermal efficiency is about 30% - 50%; 关键词:流化床干燥机,干燥,发展过程,流化床干燥机分类。 引言:流化床干燥机的起源。流化技术起源于1921年。流化床干燥器又称沸腾床干燥器,流化干燥是指干燥介质使固体颗粒在流化状态下进行干燥的过程。自流态化技术发明以来,干燥是应用最早的领域之一。流化技术最早应用于干燥工业规模是于1948年在美国建立多尔一奥列弗固体流化装置,该流化床直径是1.73m,床层温度74℃,每小时处理能力50吨白云石颗粒。将粉尘杨析以得到较粗制品。流化床干燥在我国是从1958年以后开始发展起来的一门较新技术,首先是在食盐工业上应用。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化肥、颜料、聚乙烯,对苯二甲酸二酯、药物原料、塑料等方面。 流化床干燥技术发展及现状。流化干燥器最简单是单层圆筒型,这种干燥器的缺点是物料在流化床中停留时间分布较广,干燥后所得产品湿度不均匀,直径不宜过大。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发展了多层流化床干燥器。多层操作可以提高效率,但更重要的是它能得到更理想的固体颗粒的停留时间分布,并使停留时间分布大大变窄,物料在干燥过程中避免短路。开始是采用溢流管和下流管,继后发展成穿流板式多层流化床。主要用于内扩散控制物料的干燥,如涤纶树脂、麦粒、石英砂、聚丙烯颗粒等。但它存在操作比较困难,筛板上料层不容易建立、床层阻力大、结构复杂等缺点。为克服以上缺点,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期发展了一种卧式多室流化干燥器。这种设备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适用于各种难干燥的粉粒状物料和热敏性物料的干燥。如聚乙烯、农药、人造肉、硫酸铜、食盐等。。经过几十年的广泛应用表明,对各种物料的适应性比较好,它比起箱式烘房来,占地面积小、生产能力大、热效率高,而且干燥后的产品湿度均匀。比起气流干燥来,可通过调节物料在流化床内停留时间的长短,使成品达到预期含水率。操作易于控制,而且颗粒破损少,近几年用得比较广泛。但卧式多室流化干燥器的热效率比多层流化床干燥器低,尤其是在采用较高热空气温度时其热效率将显得更差。同时湿物料在干燥器的第1、2室中往往容易结块,需要经常清扫。 在流化床内安置了一螺旋形的挡板,从而构成了一个狭长的流化床。这种装置不仅构成了一个良好的挤出流化床,防止了流化床内死区的形成。该种流化床称作挤出流化床。近年来,如瑞士、日本等国开发了一种在流化床干燥器内加人装有通以热水或水蒸汽的加热板或加热排管。由于在流化床内干燥物料所需要的大部分热量均依靠加热排管所提供以除去蒸发水分所必须的量,所以送人的气体仅仅作物料流化之用。据介绍,在相同产量的条件下,其所需的热量仅为没有内加热管的20%,故相应的尾气量也大约为热空气加热型的26%左右。另外由于床层面积相应的缩小,故内加热管热损失也相应减少。从计算来看其能量节约是十分惊人的,在国内上海某化工厂聚氯乙烯车间已于1985年投人生产使用。它对于高温物料的低温干燥特别有效。但由于床内排满了加热管,所以对黏性大的物料和流动性较差的物料就不能适用。 为了进一步扩大流化床应用范围,使某些湿颗粒物料或易凝聚成团的物料亦能采用流化干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