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端子压着标准及检验规范(全).doc

发布:2018-04-13约1.61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目的: 为确保本公司于生产过程中,端子压着能符合品质需求而制订此规范. 范围: 此规范适用于各类端子压着检验. 权责: 3.1 制造部:依此规范进行生产. 3.2 品质部:负责依此规范进行检验. 内容: 4.1 端子压着部位名称: 4.2 各部位压着规范标准: 1. 端子配合区沒有压伤、损伤、扭曲、变形 弹片沒有变形 芯线观察窗口必須能看到电线的芯线,芯线露出范围为0.2-1.0mm 芯线压着部必須完全闭合并包含所有芯线,不可看到绝缘外皮 喇叭口後喇叭口必須可見,最佳尺寸范围为0.1-0.4mm 绝缘皮观察窗口必須同時能看到芯線和绝缘外皮 绝缘皮压着部必須铆合紧密,电线不可有移动之情形 料帶前端料带尺寸范围为0-0.3mm,后端尺寸范围为0-0.5 mm 4.3 端子各部位压着确认: 4.3.1 喇叭口位置确认 ○?? 良好 △?? 可接受 ×?? 不可接受 前后均有喇叭口 方后方无喇叭口,易压伤芯线 4.3.2 料带切断位置确认(参考) 4.3.3 电线位置确认 ○? 良好 △? 可接受 △? 可接受 ×??不可接受 ×??不可接受 ×??不可接受 绝缘皮压着过短,此种不良现象将造成端子拉力不足,易脱落。 绝缘皮压着过长,将造成铜丝易断落或接触不良,出现开路或瞬间开路。 芯线压着过短,此种现象易造成端子拉力不足,易脱落 ×??不可×??不可接受 ×??不可接受 导体压着过长,此现象将造成端子不易与HOUSING实配,影响装配。 芯线压着过短,此种现象易造成端子拉力不足,易脱落 芯线飞丝,可能造成拉力不足,且存在与相邻芯线短路的隐患 4.4 端子芯线压着高度(CH)和绝缘皮压着高度(IH)测量方式 4.5 压着模具确认4.5.1压着模具部件磨损、变形、损伤时的交换标准 4.5.2 压着机、压着模具调整不良及磨损时,端子容易发生的变形及判断标准 △? 可接受 △? 可接受 翘曲 歪曲 扭曲 4.6 端子外模绝缘外被压着检验方式: 4.6.1 绝缘外被压着后需将导线做上下90度弯曲三次,检查绝缘被覆是否有损伤或滑出,若有表面损 伤或滑出,则压着高度须重新调整,如附图: 端子内模导体拉力测试及检验方式,如附图: 4.7.1 测试长度以150mm左右为标准 4.7.2 脱去外被20mm左右 4.7.3 以拉力计拉引测试,直到导体与端子分离,记下此时拉力计上指针之刻度即为端子拉力 4.7.4 若端子为有外皮包裹的,测量端子拉力时先去除外皮后再测量 4.7.5 拉力测试后应检验端子拉出后的状况,若导体芯线全部断在端子内模内为端子压着高度过低,则必须重新将端子内模高度调高;若导体芯线无一股芯线留在内模中,则必须重新将端子内模高度调低,(除铆压双并线端子外) 双并线合铆压在一端子时,端子内模时不得有芯线导体外露.双并线之拉力在拉力规格范围内即可,不要求符合4.7.5条. 4.8 端子外观检验标准: 4.8.1 端子的功能端不可有开口、变形、扭曲等不良且应必须保证电气功能及实配OK。 4.8.2 端子镀层部分不可有刮伤、露黄、氧化发黑等不良。 4.9 工程图面中有规定客户特殊要求时,须依工程图面为准。 文件编号 2011111101 版本版次 A.0 标 题 端子压着检验规范 发行日期 2011-11-11 页 码 Page 1 of 4 端子部位名称: 端子配合区 弹片 芯线观察窗口 芯线压着部(IS) 喇叭口 绝缘皮观察窗口 绝缘皮压着部(WS) 料带 料带 拉力强度 F C:压着高度(Crimp Height) 核 准: 审 核: 制 作: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