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lex压着判定标准.xls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Sheet3
Sheet2
Sheet1
一、介绍:
Molex压着判定标准
1、正确的额定电流、额定电压、电路大小、接合力、线规能力、
结构、端接方法和安全特征,例如正向锁定、完全独立的触点、极性
和代理商资格等要求得到满足,那么简而言之就是您找到了完美的连
接器。
2、但是还没有完全到长出一口气的时候,特别是如果您选择的
产品的可靠性,但是仅需一些小的知识和预先规划就可以简单地避免
这些问题。
区 (图A),这有助于我们理解。顾名思义,插接区是端子与另一半
的13个最常见的问题 ,以及如何避免它们。
二、压着高度过小:
连接端子插接的部分。该部分由连接器设计师设计为与对接端子接合,
的性能。
性片或端子止口的位置,同样将影响连接器的性能。
导体的直径。例如,18 AWG线缆应伸出至少.040。在绝缘和导体压
三、压着高度过大:
效空隙,因为线芯和端子金属之间没有足够的金属间接触。
四、绝缘压着区过小或过大:
1、由于绝缘类型和厚度的多样性,连接器制造商一般不会提
接区中的金属应力过大,削弱其应力释放功能。
近相同时,最好的方法是IDT技术。
五、松散的线芯:
来说,松散线芯的问题是很容易解决的,只需重新收拢线缆成束,
操作过程,在处理或集束过程中可能会不小心将线芯分离。使用
?剥线并保持?工艺去除绝缘层,这样绝缘套并没有完全从线缆
芯松散问题问题。
六、剥线长度过短:
端接可能不能达到规定的拉拔力,因为线缆与端子之间的金属间
接触减少了。如图 VI, 所示,线缆的剥线长度过短(注意绝缘层
线缆外径。解决方法很简单:增大剥线设备的剥线长度至该端子
的规定值。
七、线缆插入过深:
额定电流和线缆拉拔力降低。金属与塑料的接触没有金属间接触牢
固,而且它不导电。
2、第三种失效模式在连接器接合时可能出现。如果线缆伸出
至过渡区过深,插针端子的尖端碰撞上线缆,可能会阻止连接器
完全就位,或者可能导致插针或插孔端子弯曲。这种情况称为?
端子碰撞?。
3、在极端情况下,即使端子在外壳内完全就位,但是会被推
出外壳背部。要解决这个问题,确认没有使用过大的力将线缆插入
八、端子过度弯曲:(香蕉状)
移动。如此大的作用力趋向于强迫端子的前部上翘,除非被适当
的限制销所限制。
九、压着过于靠前:
IX所示。在图示的端子中,竖直的突起部分是称为端子止口的
设计特征。其功能是防止端子过深地插入外壳。如果止口被完全
损毁,实际端子会被推向一直穿过外壳。
2、解决方法比较简单。引起这一问题的原因是端子和金属条
即可解决问题。
十、喇叭口过小:
例如,如果端子由厚度为.008的材料制成,喇叭口应当约为
喇叭口 (图 X)的正确尺寸是接近端子材料厚度的2倍。
.016。虽然几千分之一英寸的偏差不会在本质上影响端子的
性能,如果缺少喇叭口,或者小于端子材料厚度,会有割断线
芯的危险。保留的线芯减少会降低端接强度。要校正该问题,
十一、喇叭口过小:
如果喇叭口过大也会出现问题 (图 Xl),因为这会减小端
引起的问题,应当予以更换。
十二、尾料过长:
过长 (图 XII),就会出现问题。当端子插入外壳中时,过长的金
属尾料会伸出至连接器的后部,在施加较高的电压时引起连接器的
相邻触点之间的电弧。如果端子前部的尾料过长,会干涉连接器的
接合和引起端子碰撞。
机中正确居中。端子没有正确居中的另一个标志是喇叭口没有正确
成形。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喇叭口与尾料的工具具有空间关系。
十三、倒钩弯曲:
是连接器还是会失效。倒钩 (图 XIII) 可能向内或向外过度弯
曲,这会影响端子完全锁入塑料外壳的能力。倒钩的损害可能是
缆会捆扎成束,库存或运输至工厂的另一个地点。在捆扎过程中,
或者每根已端接的线缆从线束中取出时,倒钩也可能会弯曲。
度,只需保持端子卷轴不会由于其自重而展开即可。如果问题出在
捆扎过程,需要采用更小的线束或改进搬运程序。
十四、准则:
1、为您的应用要求选择正确的连接器。
4、定期更换置换金属的零件(例如导体和绝缘体冲头、砧座和端子裁切刀)。
连接器使用压着系统。虽然这可能是最快、最可靠和牢固的端接方法
之一,如果端子没有正确地压着在线缆上,您会忘记在选择正确的连
接器上付出的所有辛苦努力。虽然有13个常见的压着问题会降低您的
3、首先,了解端子具有三个主要部分:插接区、过渡区和压着
并以一定的方式工作。如果压着过程中接合部变形,将会降低连接器
4、过渡区同样设计为在压着过程中不受影响。如果您改变了弹
5、压着区是唯一设计受到压着工艺影响的部分。使用连接器制
造商推荐的端接设备,夹紧压着区,从而牢固地与线缆连接。理想情
况下,您将端子压着在线缆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