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七章第二节欧姆定律 (共22张PPT).ppt

发布:2018-04-01约2.34千字共2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七章第二节欧姆定律 欧姆定律 初中物理 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知识回顾 当电阻R一定时,电流I与电压U成正比。 当电压U一定时,电流I与电阻R成反比。 电流与电压、电阻有什么具体数量关系呢? R U I 并在1827年将研究结果总结为: 探究新知 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定量关系 欧姆研究了同一段电路上电流与电压、电阻三者在数量上具体的关系 。 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数学表达式: U:电压,单位:伏特,V R:电阻,单位:欧姆,Ω I:电流,单位:安培,A I = ___ R U 欧姆 (1789-1854) 科学家简介 德国物理学家,父亲是锁匠,父亲自学了数学和物理方面的知识,并教给少年时期的欧姆,唤起了欧姆对科学的兴趣。16岁时他进入埃尔兰根大学研究数学、物理与哲学,由于经济困难,中途缀学,到1813年才完成博士学业。???? 欧姆从1825年开始研究电流与电源及导线长度的关系,并与1926年归纳出了今天所称的欧姆定律。1827年欧姆出版了他的著作《伽伐尼电路:数学研究》。 人们为纪念他,将电阻的物理量单位以欧姆的姓氏命名。 公式的对应性 U 、R、I必须对应的是同一段电路(同一个元件)同一状态的电压、电阻、电流。例如: R U I × R灯 U灯 I灯 变形公式I=U/R的物理意义: 当导体的电阻一定时,导体两端的电压增加几倍,通过这段导体的电流就增加几倍。 当电压一定时,导体的电阻增加原来的几倍,则导体中的电流就减小为原来的几分之一。 变形公式R=U/I的意义: 1、导体电阻的大小在数值上等于导体两端的电压跟通过导体电流的比值; 2、不能认为电阻跟电压成正比,跟电流成反比; 3、电阻的大小只与电阻的材料、长度、横截面和温度有关,与电压和电流无关。 讨论: 有人根据公式R=U/I跟公式I=U/R在形式上相似,说“电阻R跟电压成正比,跟电流成反比”。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答:不对。因为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只跟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跟电流、电压无关。 欧姆定律的应用 例题1:一辆汽车的车灯接在12V电源两端,灯丝电阻为30Ω,求通过灯丝的电流。 解: 已知灯丝两端电压U=12V,灯丝电阻R=30Ω。 根据欧姆定律,通过灯丝的电流:  一只电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灯丝电阻是440欧,如果电灯线路的电压是220伏,求灯丝中通过的电流。 巩固练习 I R U = 440 Ω 220 V = =0.5A 解: 已知灯丝两端电压U=220V,灯丝电阻R=440Ω。 根据欧姆定律,通过灯丝的电流: 1、根据题意画出电路图; 2、在电路图上标出相关的物理量(已知量、未知量); 3、解答时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数据代入过程、结果(各物理量要统一用国际单位)。 电学计算题解题步骤: 例题2:有一种指示灯,电阻为6.3欧,通过的电流为0.45A时才能正常发光,要使这种指示灯正常发光,应加多大的电压? 分析:需要把公式I=U/R变形,得到U=IR,然后进行计算 解:指示灯正常发光,应加电压: U=IR=0.45Ω×6.3A=2.8V R=6.3欧 I=0.45A U=? 一个电热水器工作时电热丝的电阻是22欧,通过的电流是10安,求电热水器工作时两端的电压。   U=IR=10 A×22 Ω =220 V 解:依题意和根据 得: R U I= 巩固练习 例题3 如图所示,闭合开关后,电压表的示数为6V,电流表的示数为0.3A,求电阻R的阻值。 解: 已知电阻两端电压U=6V,通过电阻R的电流0.3A。 根据欧姆定律,电阻R的阻值为: R I U = 0.3A 6V = =20Ω 注意:这种利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定电阻的方法叫做伏安法测电阻。 用电压表测出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是7.2V,用电流表测出通过这段导体的电流是0.4A,求这段导体的电阻? U=7.2V,I=0.4A,R=? R I U = 0.4A 7.2V = =18Ω 巩固练习 分析:利用公式I=U/R的变形R=U/I进行计算 解:导体的电阻为: 1.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变形公式: U=IR R=U/I 3.欧姆定律公式中各个物理量具有同一性,公式中的I、U、R是指同一导体、同一时刻的电流、电压、电阻。计算时注意单位要统一。 课堂小结 2.公式: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导体的电阻就越大。 B.导体中通过的电流越大,导体的电阻就越小 C.在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小,导体的电阻就越大。 D.以上说法均不对。 C 课堂练习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