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套卷]天津市天津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doc

发布:2017-06-03约4.77千字共1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天津市天津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 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60分,请将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明显。在自然环境方面,我国形成了特点各异的三大自然区。回答1-3题。 1、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我国决定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因素是 A.气候、地貌 B.气候、水文 .土壤、植被 D.植被我国自然地理要素的分布规律,叙述正确的是 A.地貌从西向东表现为山地—高原平原B.气温无论冬夏均为由北向南递减C.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D.河流水量从北向南依次增大 关于三大自然区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东部季风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热量为基础 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水分为基础 .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差异主要随海拔的升高而发生变化 D.三大自然区存在内部差异均河流上游修水库,则水库下游的水位会产生明显的变化,下图是我国东部地区某河流水文站测得的修建水库前后的水位变化。回答:10-11题 10、水库建成后,该水文站测得的最高水位出现在( ) A.2—4月 B. 5—7月 C.7—8月 D. 9—10月 11、水库建成后,对该流域会带哪些有利影响( ) ①洪涝灾害频发 ②河床泥沙沉积严重 ③改善航运条件 ④进行水力发电 ⑤保护植被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 D.④⑤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12-13题 材料一 长三角地区目前正处在两种产业转移并行的关键阶段。一是国际间的产业,主要包括航天、生物、信息、医药等产业,向长三角区域内的沿海、沿高速公路、沿江等交通优势明显、基础产业雄厚的地区转移;二是在长三角内部,相对发达的上海、浙东、苏南将部分产业向苏中、苏北转移。这样的转移,既为接收地增加了发展动力,也为转出地产业升级腾出了空间,是苏南地区与苏北地区的双赢共振。 材料二 目前苏南某市与苏北某市投资要素对比表 投资地区 招商门槛 (万元) 土地价格 (万元/亩) 平均工资 水平(元) 环保门槛 苏南某市 5000 30 2000 禁引污染企业 苏北某市 5000 2 800 免征排污费 12、随着经济发展,原先经济发达地区开始“腾笼换鸟”,有关被“逼走”的产业所具有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产规模大 B.技术含量高 C.劳动力需求量大 D.环境污染较轻 13、“腾笼换鸟”对苏北某市产生的有利影响有( ) ①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市场繁荣 ②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带动环境质量提高 ③促进产生升级,加快工业化进程 ④土地利用多样化,耕地面积扩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4、2010年9月3日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自主研制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南海水下3757米海底插上中国国旗,有关海洋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海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没有阶段性 B.在航海技术落后的阶段,人们重视海洋资的利用 C.随着航海技术的发展,海洋成为人们交往的通道,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超过内陆 D.随着技术的进步,海洋资开发的领域大为扩展,但深海锰矿还没有开始采掘 我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使黄河含沙量巨大,导致河流下游泥沙淤积严重。从2002年7月4日,我国次利用黄河上人工水库拦蓄的水形成人造洪水对黄河下游“地上悬河”进行冲沙减淤试题。关于利用人造洪水冲沙减淤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这种措施是治黄之本 B.冲沙减淤 C.人造洪水 D.人造洪水能减少水土流失黄土高原自古盛行的轮荒耕作制度 A.使土壤的肥力得以恢复 B.增加了耕地面积 C.增加了粮食产量 D.加重了水土流失下图是我国东北地区的地形图,读图,完成17-19题。 17、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图示平原地区成为商品粮基地的优势条件是 A.交通发达 B.单位面积产量高 C.水热条件好 D.人均耕地面积广 18、以下不属于该商品粮基地特点的是( ) A.以大规模农场经营方式为主 B.粮食商品率处于较低水平 C.已经形成粮食作物的地区专业化生产 D.是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 19、我国政府下令停止开垦当地的沼泽地,主要原因是( ) A.土壤十分贫瘠 B.开发成本太高 C.粮食价格下降 D.保护生态环境 20、 关于我国三个经济地带协调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把部分有严重污染的企业向中西部转移 B.将向东部转移 C.在中西部的农牧业地区发展农牧产品加业D.将高科技产业向中西部转移 山西是我国煤炭输出最多的省份,随着煤炭深加工的发展,生产结构也发生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