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大气圈的组成及结构.doc

发布:2017-03-11约2.67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二节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第一课时 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明确大气圈的概念、组成成分与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划分依据。 2、运用图表分析、联系实际说明大气各组成成分的作用和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组成成分,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归纳总结的能力。 2、通过绘制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读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创设情境、开放式提问,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能力。 4.通过对案例学习和探究,提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锻炼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地球大气圈个圈层特点的学习和复杂的天气过程形成的探究,激发地理的兴趣A、大量矿物燃料的燃烧——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B、制冷设备的大量使用——氟氯烃含量增加 师:大家看36页图2-2-1,王老师乘飞机到外地出差。在机场时还是细雨蒙蒙,起飞不久后却是晴空万里,阳光普照。大家说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 生:飞机飞到了云层上方,所以就没有雨了。 师:很好,由此可以看出,地球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及运动状况有差异,根据这种差异,可将大气层分为三层,自下至上依次是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师:大家参照37页图2-2-2大气的垂直分层,阅读37页2-5小节。大家在阅读的基础上填写下表 (板书)二、大气圈的结构 (板图、图表)如下表(斜体部分由学生填写) 层次 气温的垂直变化的原因 其它特征 大气的垂直分层 C高层大气 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 B平流层 高度增加 气温增加 O3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 水平运动为主;水汽杂质少,云雨绝迹,利于高空飞行 A对流层 高度增加 气温降低 大气的热量来自地面 对流运动强烈;天气现象复杂,与人类最密切 师:阅读过程中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①、为什么对流层集中了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的水汽与杂质? ②、为什么在对流层内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在平流层内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呢? ③、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对人类的意义是什么? ④、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各有什么特点? 生:(读书、读图、思考、填表) 师:大家把表格填的很好,但我们刚才的提出的几个问题并没有完全在表中体现。下面我们就来来探讨一下为什么对流层集中了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的水汽与杂质? 生:是否是因为地球引力使大气、水汽和固体杂质集中在对流层? 师:回答很好!为什么在对流层内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生: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热源来自地面,所以随海拔高度的升高,大气接受的地面辐射热量减少,温度降低。 师:很好!那,在平流层内为什么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呢? 生:平流层大气主要的热源来自30km处,集聚的臭氧,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增温,所以随海拔高度的升高,大气接受的热量增多,温度升高。 师:老师现在还有个疑问,为什么对流层以对流运动为主,平流层以平流运动为主? C同学 C同学:对不起老师,我现在还不能解释。 师:没关系,请坐。你的同桌能给大家解释一下吗? C同学的同桌:应该跟直接热源有关 师:很好!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热源来自地面,所以随海拔高度的升高,大气接受的地面辐射热量减少,温度降低。就形成下部热,上不冷的现象。我们知道空气受热,密度减小,膨胀上,而上部冷的空气,密度增大,收缩下沉,这样就形成了对流运动。加之,热空气在上升的过程中不断降温,形成降雨,造就了对流层复杂多变的天气现象。同学们,理解了吗? 生:理解了 师:那D同学,给我们解释一下平流层为什么以平流运动为主? D同学:因为臭氧大量聚集在30km处,所以形成上部热,下部冷。而,热空气比冷空气轻就飘在上面,冷空气比热空气重只能沉在下面,不能行成对流运动,以平流运动为主。 师:非常好,请坐! 因此,平流层以平流运动为主,有利于高空飞行。 (六)、板书 一、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1、低层大气的组成 组成 成分 体积(%) 作用 干洁空气 氮 78 氮是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氧 21 氧是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二氧化碳 3.3 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并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臭氧 极少 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水汽 极少 水汽的相变产生了云、雨、雾、雪等一系列天气现象,并伴随着热量的吸收和释放,直接影响地面和大气的温度。 固体杂质 极少 固体杂质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2、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的影响 A、大量矿物燃料的燃烧——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B、制冷设备的大量使用——氟氯烃含量增加 二、大气圈的结构 层次 气温的垂直变化的原因 其它特征 大气的垂直分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